首页 -> 2008年第3期

学校教育如何重构学生的健康生活观

作者:毕正宇




  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培养有健康生活观的人,而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夹杂着千姿百态的价值观扑面而来,使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中的青少年时常处于茫然而不知所措的难以抉择的十字路口。学校教育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发挥学校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使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健康生活观形成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当前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从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角度人手,希望通过探讨学校教育对学生健康生活观重构的重要性,以引起教育理论与实践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一、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生活观的漠视
  
  “生活观,是人对生活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其本质上是人生观问题,又是价值观的外部表现形式。一种全新的生活观,是依托于一种有价值的人生观的。”多样化的生活观是多元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所以健康的生活观对于青少年成长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学习观、健康的成才观、健康的公民观、健康的幸福观。学校教育是学生形成健康生活观的关键时期,而当前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生活观教育的漠视,导致学生无法建构健康生活观,从而形成了某些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因此,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观有重要作用。因为有健康生活观的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学习、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说,拥有健康的生活观。不仅是学生个人成才的有效途径,又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时代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格局促使人们拥有多元化的生活观,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的网络信息充斥于学生的生活,而青少年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较差,正确的生活观还未形成和确立,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和虚拟网络世界的负面影响,做出冲动和不理智的莽撞行为,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一失足成千古恨”,马加爵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它给我们教育研究者以理论深思和心灵震惊,使笔者意识到教育基本理论方面对此问题探讨尚显不够。但过于空洞的说教式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未注重从学生健康生活观的培养人手建构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不能够使学生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感悟,并进而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外在的行为表现,因而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校教育本身的优势,发挥自己应有的教育责任和社会义务。
  学校教育通过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传承,给予人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社会文化传承的活动,学校教育还与生活息息相关,学校教育来源于生活,更是人们憧憬美好生活和享受幸福生活的必经之路,因为生活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外部表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生的指南针和导航机,是人生命延续的精神支柱。总之,学校教育在学生生活观的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肩负着培养有健康生活观的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而这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培养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迫切要求。
  
  二、学校教育如何重构学生的健康生活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人性的自由发展,因而生活观对人生的指引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学校教育具有特定的生活意义及生命价值,具有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的作用,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根基在生活,是为人参与生活和构建全新的生活服务的,“教育是为生活的教育,以培养人的生活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为生活的教育是张扬人的生命活力,创造生活的教育。”因此,学校教育能够促进人智能的提高,尽管人智能的提高还得益于人的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然而学校教育对于人智能提高的作用更大,而且人智能的提高进一步促使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从而改变人的常人、庸人、俗人的普通生活观,以促使人深思生命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奉献是一种快乐、幸福的生活观。
  学生的生活内容应该包括如何学习、如何成才、如何成人、如何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等等,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教育所重构的健康生活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健康的学习观、健康的成才观、健康的公民观、健康的幸福观。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形成上述健康的生活观做准备,因为“实质上教育是为社会生活做准备的,它为社会提供未来的工作者及其公民”。在“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号召下,“以经济为中心的教育却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前程,磨平他们的棱角,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应某种职业”,致使学校的教育目的、内容、过程与生活全面脱节。“生活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为我们的完美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因此,学校教育应使学生成为有自我教育能力、有理想、有创新意识、锐意进取的精神、追求更幸福而有质量的生活的人,通过重构健康的课程教学观、人才评价观、伦理道德观、快乐人生观,促使学生思考学习、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健康的生活观,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的全面发展人才的时代要求。
  
  第一,课程教学观:重构学生的健康学习观
  课程“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构”。教育史上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之间一直争论不休,二者各有利弊。但是,人们大多赞同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所提倡的活动课程论的观点: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教育即生活,而生活离不开活动,因而要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杜威认为:“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因而,笔者主张当前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更多地考虑当前网络时代学生信息量激增,信息渠道多元化的特点,并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学生掌握知识以形成能力的基本途径,它“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有目的、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因此,教学是通过严谨的师生互动的话语形式来传授系统知识,以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也是学生构建健康生活观的直接途径。可以说,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把教学过程本身“看作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即体现理想社会完美关系那种人的活生生形象的追求。”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求知”,教师首先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观,因为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方面,良好的学习观就为学生健康生活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个性条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