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中国特色专家型教师素描
作者:张 波
这里,我们窥见了中国特色的专家型教师的“于有声处创联动”、“于无声处创互动”、全体学生均受益的精彩教学艺术之一斑,无论是面对应试,还是面对“素质提升”的需求,他或许都是从容不迫的。
(3)教学语言充满流畅性、和谐性和幽默感
教师语言是教育资源中的瑰宝,它应似轻柔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中国特色的专家型教师善于以娓娓动听的“乐音式”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传递情感和理性。他们懂得:除反映思维水平的语言内容外,与其相伴的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句读分明以及优美和谐的调值等被称作“副言语”[1]的东西,也在直接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它是教育学意义的“潜移默化”,是心理学意义的情绪情感“调和剂”,是社会学意义的互动诱因,是哲学意义的思维联动引发点,也是美学意义的情操陶冶。
专家型教师还善于以令人玩味、引发深思、留驻深刻印象的幽默感,展示学者的才华、知识的力量和生命个体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正像艺术家的幽默感在舞台上富有个性的表现倍受观众青睐一样,专家型教师幽默的语言艺术也是倍受学生欢迎的。美国的保罗韦地博士曾经对九万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这一结论。
专家型教师很强的语言感染力与感召力所带来的效益是事半功倍的。
(4)善于让每一个学生捕捉到充满爱意的关注与期待
对学生怀有关注和期待,是教师的一种责任感与爱心;而善于让学生捕捉到这种关注与期待,却是一种教育艺术,也是教师技术行为智能形态的核心内容之一。比如:当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萎靡不振时,教师讲课的语音在转向该学生的方位强调的同时,再投以关注的目光,该学生会立即觉察到老师的期待,进而调整自己的状态;当某学生上课溜号朝窗外张望或做其他小动作时,老师的一个瞬间停顿和耐心的等待,也会让学生立即察觉到老师的期待,进而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表现出怯懦时,老师亲切的目光所表达的鼓励和支持,更是一种高效能期待,足以使该学生鼓足勇气大胆陈述下去;当上课铃响过之后,还有几个学生因贪玩而没有及时回到教室,老师的严肃表情和耐心等待的本身,就传达了全班同学都能捕捉到的“要遵守纪律”的期待,进而警告自己下次不要迟到……
实践表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期待;学生凭着本能就可以察觉到老师对自己关注与否,并且,他们还会本能地领悟到:被关注、被期待就是被爱、被重视。笔者认为,老师的关注与期待比直接表扬更能直接触及学生的心灵,它会悄然地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还会使学生心灵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可见,教师设法使学生领悟到关注与期待,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潜课程。
善于向每一个学生传递充满爱意的关注与期待,是专家型教师所独有的教育艺术。
(5)“培养高素质社会成员”的目标凸显于教育全程
中国特色的专家型教师,具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高尚品格。其中的一个亮点是:能把无私的关爱更多地给予升学无望和行为不良的学生。他们知道:差生更需要扶助,多转化一个差生,国家的明天就多了一位合格的劳动大军成员;少转化一个差生,国家的明天不仅少了一个合格公民,还可能多了一个不安定因素。我们看到,这种爱不是在某个特定情境的即兴抒情,也不是对某一个学生一时的怜悯与施舍,而是一位优秀知识分子在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教育生涯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表现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把无私的关怀与扶助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它源于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负责、对民族的忠诚、对大自然的崇尚、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重等等;它是超功利的,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大地上,曾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顶尖级教育专家:广东省特级教师丁有宽,几十年辛勤育人,先后转化了百余名问题儿童,其中有一个曾经是盗窃集团的成员,转化后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参加工作后成了一位很有贡献的名人;南京师大附小的特级教师斯霞,在“润物细无声”中,哺育了无数个干涸的心灵,其教育教学艺术实在令人赞叹;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的任晓艾老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的代价;上海的特级教师倪谷音“把五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的育人手法,使得每一个幼小的生命都获得了一个难忘的金色童年。
可以这样表述:在人生之路的起点上担当起好向导的角色,把培养优良公民之重任担起来的专家型教师,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希望所在。
2.魏书生是中国特色专家型教师的典范
走近魏书生,也许会更深刻地理解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的诗句内涵。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充满了对人的关怀、对自然的崇尚、对国家的忠诚;他创造性地把人的现实与未来发展作了一体的规划,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心灵和人格进行自我塑造。日积月累,学生几乎全部具备自我导学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历届学生学习成绩平均分都是名列前茅,其升学率超过了重点中学;不仅学业优良,而且颇具健全人格。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环境中,魏书生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成功。
研究者认为,在培养准高素质公民的教育历程中走过了25个春秋的魏书生老师,具有三个独到。
(1)引导学生站在宇宙的高度,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这是魏书生的箴言,也是他出世观念与入世观念高度融合的真实写照。带着这种极深的感悟,魏书生教育他的学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从宏观角度说,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忘乎所以;从微观的角度说,自己又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要尽到生存的责任。要有滋有味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善于品味幸福,也善于体验辛苦,在千锤百炼中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魏书生说:“猿进化人这一事实,决定了人离至善至美的人性社会越来越近,教师的责任就在于顺乎这一趋势,发展学生的人性;作为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即使对这些需要不那么强烈的学生,我们也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和创造的需要,不管这种需要多么难寻,有的甚至在潜意识中,也要叮嘱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历尽曲折,也要把这种‘需要’寻找出来。”[2]
魏书生以“心理长跑”、“道德长跑”和自身人格魅力的潜移默化等多种具有创新与突破意义的教育策略及艺术,成功地实现了对学生的“把握人生”和“发展人性”的教育,令人赞叹。
(2)引导学生站在人生的高度,把握好自己的学业
魏书生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总是将现实的学习和未来的人生联系起来;当学生真正觉悟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尽明天的一份责任的时候,内驱力就会大大地增强;这是魏书生教学成功的秘密武器之一。其实,个体在后天环境中能够习得基因以外的大量信息,取决于人类基因编码近乎全开放的性质,这就推出了人类在非生物学遗传的开放性编码中能够筑起文化大厦之科学理论。魏书生的成功在于把这一理论中文化传递纵横阡陌的多向性、可能性与教育艺术联姻,使内驱力发生变化的学生,能主动地、如饥似渴地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探寻。仅从他作文教学的命题中,我们就能看到他“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引导学生观察学校、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想象明天、预测未来”、“引导学生走近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引导学生了解各学科的内在联系”等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