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卖水卖裤胜淘金



日本公司在生产品种上,也不直接与美国对抗,也是采取“钻空子”的策略。60年代初,日本公司在市场调查中发现,美国公司都在全力研制生产大型豪华的汽车,过去美国人确是偏爱这类汽车,但汽车终究是一种交通工具,由于美国汽车越来越多,人们感到用大型汽车耗油多不合算。因此,美国人的消费观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又喜欢购买价廉、耐用、耗油少、维修方便的小汽车。于是,丰田公司瞄准美国公司这一空档,生产了一批美国式小汽车。汽车推出后,受到顾客的欢迎,一举打开了销路。接着,各种日本小汽车相继涌入美国市场。这时,底特律还是忙于生产新式大型轿车,对来自日本的攻势既没有防御,也没有阻击或迎战,结果失掉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处境艰难。

  日本公司在美国大获全胜之后,又把眼光瞄向世界各地市场,攻人之不备,不断填补市场真空,取得了更多的市场成功。

  避开热点觅良机卖水卖裤胜淘金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发现了金矿,随之迅速兴起了一股淘金热。美国著名企业家亚默尔原来是个农民,他也卷进了当时美国加州的淘金热潮。经过几个月的淘金生活,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器械、财力和体力等方面与众多淘金者相差甚远,实在难圆淘金发财之梦。在难圆黄金梦时,他转移目光,另辟蹊径,发现荒山野谷气候燥热,饮水奇缺,淘金者很难喝到水,甚至有饥渴难忍的掘金者声称:“给我一杯清水,我愿用一块金子来换。”于是,亚默尔决定放弃淘金,转移目标——卖水。经过仔细地勘测和不懈地努力,他终于找到了可供饮用的山泉,只要把水运到矿场,便可赚大钱。他用挖金矿的铁锹挖井,掘出的不是黄金,而是地下的水。他把水送到矿场,受到淘金者的欢迎。亚默尔从此很快便走上了靠卖水发财的致富之路。“卖水者”这个词也成为经营领域中钻市场空子,灵活机变的代名词。

  无独有偶,李维公司的创始人李维·施特劳斯也投入到这股淘金热中,并获得了他的第一桶金,但这桶金并非来自金矿,而是来自牛仔裤。李维·施特劳斯乘船到旧金山开展业务,带了一些线团类的小商品和一批帆布供淘金者搭帐篷。下船后巧遇一个淘金的工人,李维·施特劳斯忙迎上去问:“你要帆布搭帐篷吗?”那工人却回答说:“我们需要的不是帐篷,而是淘金时穿的耐磨、耐穿的帆布裤子。”李维深受启发,当即请裁缝给那位“淘金者”做了一条帆布裤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工装裤。如今,这种工装裤已经成了一种世界性服装——李维牛仔服。

  牛仔裤以其坚固、耐久、穿着合适获得了当时西部牛仔和淘金者的喜爱。大量的订单纷至沓来。李维·施特劳斯于1853年成立了牛仔裤公司,以“淘金者”和牛仔为销售对象,大批量生产“淘金工装裤”。其品牌延续至今,仍是牛仔服世界第一品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