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2 没有无缘无故的来,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走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竞争时代,各类团队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来来往往的人才流动。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来,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走。何缘何故?各有各的缘,各有各的故。但有一点不能否认:来者无不是兴高采烈;走者无不是遗憾多多。当下随着人才流动率的方兴未艾,愈演愈烈的“二号人物”跳槽已经成为诸多团队“一号”最头疼的一件事情。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10年内,发生在团队高级管理层的跳槽现象将会成倍地增长,到2014年,高级管理层的跳槽将猛增为现在的4倍。这种潮流,这种不可遏制的趋势,的的确确威胁着许多团队正常的人事运转和经济利益,以至一些团队“一号”一提起高级管理层跳槽,就像面对自然灾害一般,心焦如焚,但就是苦于束手无策。
在西方国家,团队管理层出现跳槽大都会引发团队乃至业界较大的震荡。比如法国工业部的首席工程师尼奥·菲戈德跳槽去空中客车,比如美国纳贝斯克公司的CEO郭士纳跳槽去IBM,比如朗讯公司的“二号人物”跳槽去惠普公司,比如哈斯波罗玩具公司的CEO玛格丽特·惠特曼跳槽去eBay公司……先不管这些跳槽者“空降”到新团队后所享有的一切是否称心如意,有一点事实不容否认,他们“离队”的动机几乎都是同样的——因不满原来团队的运作而萌生去意。这和中国团队所存在的高级管理层跳槽还不完全相同。中国团队高级管理层出现人事震荡算是家常便饭,而“离队”者的原因则五花八门:有抱怨原来团队的;有自己想换个环境重新打拼的;有追时尚赶潮流的……总之,每个人在离开原来的团队时,都能找到一条自认为是绝对正确的理由,只凭这条理由,就构成了跳槽的完整动机和行动。
据《生活时报》最近(2004年6月)对已获得北京中欧管理学院(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的前身)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80名中国经理就其事业抉择和工作态度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从毕业后,曾就职于173个不同企业,在每个企业的任职期限平均为24年。在他们参加工作的前5年中,约有66%的人从事过一到两份工作,32%的人从事过三份以上的工作。调查还显示,这些职业“二把手”在作出跳槽决定时,考虑的不只是薪水,也会考虑现任职位的各种不尽如人意之处。近一半人离职是因薪水低、上司难处或不公正及工作无挑战性。约有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之所以跳槽是因为受到新职位种种诱惑的影响,其中包括新任职的公司是国际知名企业,薪水更高以及与新公司其他员工的私人关系,等等。更多的被调查者把事业机会、人际关系等“软性”因素作为考虑跳槽的关键,他们很少考虑高工资等“硬性”因素。团队最不稳定因素是人事不稳定。中国团队之所以不像西方国家的团队那样相对稳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高级管理层人事变动(尤其是单方面的变动)的随意性太大、太频、太缺乏职业修养。这也正是眼下中国团队“一号人物”们难以承受又不得不承受之重。
其实“一号”们忿忿之际,也该想开了——团队的高级管理层出现跳槽是正常的。因为作为“二号人物”,他们与“一号人物”是有差别的:前者永远是处在团队利益与自己利益相平衡的点上;而后者永远是把自己放在团队利益里面,在一定程度上团队的利益就是“一号人物”的利益。当利益的平衡出现一点点不平衡时,通常团队“一号”也会考虑更换“二号人物”或者“二号人物”要求换另一个团队。对于团队“二号人物”而言——我为团队工作,我尽我最大的努力的同时,我也要得到最大的相适应的回报——要求利益最大化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作为团队的首席执行官,“二号人物”有时要比“一号人物”赚的钱还要多,因为这就是贡献。而“一号人物”不一样,因为团队是自己的私产,不必动心思去找平衡。所以,“二号人物”的频繁更换或者跳槽,只要是在符合商业规范、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是可以理解的。团队“一号人物”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恐怕只会给自己作难。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