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人生总是有失有得,如果总是计较失去的东西,你只会感到沮丧;相反,如果你多看看自己的所得,则会感到充实。”
1998年9月,公司为了引进新项目,准备派遣一部分大学生去日本研修。这对王春洋来说无疑是个好机会,因为参加了研修就可以很快转离生产一线,有机会成为制造部门的管理者,成为一名中层领导。但现实工作使他动摇了:“我的前任领导已经去日本了,如果我也走了,那么这里基本上就没人了。而且当时公司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本来就很少,设备故障随时都可能出现。如果我走了,车间的日常生产运转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那时,王春洋已经参加了日语学习班,为的就是年底去日本的研修。但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主动向领导提出放弃这次研修机会。他说:“当时我所在的是技术部门,对生产部门只是进行技术支持。因此,虽然我的离去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但也不太好阻拦我。但是我知道,生产部门的实际工作确实是需要我的,所以我就主动提出放弃研修机会。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对工作有责任心,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而且机会以后还会有,作为一个企业人,必要的牺牲还是应该做的。现在有些大学生受到利益驱动而频繁跳槽,这是对企业的损害,更是对自己的损害。因为这会给自己的品行减分,而这正是阻碍职业发展最大的障碍。”
虽然没去成日本,但王春洋并没有停止日语学习。王春洋将1998年全年的周末都奉献给了日语学习。他认为艺不压身,学到的知识总有一天会用到。为了积累知识资本,吃些苦是应该的。他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王春洋形容自己当时“跟乡长似的”:“每个周六早晨,我从亦庄跑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晚上就住在在那里任教的大学同学处,周日再坐公交车回去。1998年,从7月离校开始,一直到12月底,我每个周末基本上都是这样度过的。到了年底的时候,我基本学完了初级和中级日语,已经可以和周围的日本同事进行简单的对话了。”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王春洋的日语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已经能够看懂其他同事看不懂的日文机器说明书了,并且能够和日本同事进行交流,语言方面的阻力被他一扫而光。如今,如果有学生向他诉说英语学习的困难,王春洋都会理直气壮地说:“你们在学校学习了将近10年的英语,不是依然无法做到交流吗?但是如果为了工作需要而到现场学习,半年的时间基本上就可以达到能够交流的水平了。关键在于动力和需要。”
虽然为了工作他放弃了两次去日本研修的机会,但王春洋觉得值得。他在这期间不仅学会了日语,也积累了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他说:“人生总是有失有得,如果总是计较失去的东西,你只会感到沮丧;相反,如果你多看看自己的所得,则时刻会感到充实。研修机会失去了还可以再等,而工作经验的积累却更是难能可贵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量的积累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人要目光长远,要把握任何提升自己的机会,而且不能怕苦。”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