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6节 新欢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多年之后,当年的恩怨为时间消弭、抹平,柳传志有时会回想起在1984年冬天是如何邀请倪光南变成联想最离奇的角色的:
“我们开办公司的时候,决心选用自己的产品。因为他跟我们一个室,我们早知道他的汉字系统。汉字系统是他们组集体开发的,但是由他负责向前推进。我们后来就想:能不能做这个产品?后来我就去找老倪谈,又和老张一块去请。”
1984年12月,王树和、柳传志和张祖祥来到了计算所主楼322房间。那是汉字系统研制组办公室,倪光南坐在靠窗的一张桌子前。柳传志他们敲开322的房门,满脸堆笑地走到倪光南桌前,坐下,紧张地说明了来意,就忐忑不安地等待倪光南的回答。
倪光南并未犹豫,就接受了邀请,出任这家刚创办一个多月的小公司的总工程师。他后来说自己没有犹豫的原因,不外是LX-80汉字系统迫切需要强力市场推广,他也信得过面前的这三个人。
在倪光南被塑造为神祗的时候,很多报告文学都说倪光南“下海”上任,当即将研制联想式汉卡作为公司背水一战的战略课题。
事实并非如此。倪光南在来到联想之前,其LX80产品便开始转让,不过前后只卖了600套。深圳中航技和信通公司都支持他移植LX80为联想汉卡的工作。金燕静执掌的信通当时比联想规模庞大,是著名的“两通两海”之一。他们给倪光南的移植投了七八万元,用于购置开发汉卡的计算机。
柳传志知道,倪光南脚踏三只船,游弋不定。他“和信通点头,和深圳中航技点头,和计算所公司也点头”。所以,柳传志要“夺心”,要将倪光南游弋的心思从深圳中航技和信通手中夺为联想所用。他说:“只有我们自己多卖了汉卡以后,才能让老倪觉得只有我们和他一条心。”
1984年冬天,雪花不时在天空中飞舞,气候阴冷如常。在联想一间只有十来平方米的办公室中,倪光南他们的一型汉卡研制全面铺开。倪光南负责总体设计,他的助手是秦梅芳等人。他们没有微机,做试验的机器是秦梅芳从别处借来。传说中,他们“没有资金,靠公司同仁为别人验机、维修兼做点生意来筹补齐”。
“从线路板画线布图、元件接拍焊接,倪总和同志们一起,全是手工操作。1985年春节,正值攻关要紧处,倪总问大家怎么办。‘干!咱们过个真正的革命化的春节。’”威声在《联想之光》中写道。
倪光南的开发组在1985年春节做出了联想汉卡的样卡。那一年5月,他们推出了第一块正式的联想一型汉卡产品。它由三块印制板组成,各板之间用扁电缆互连,在今天看来臃肿拖沓,丑陋不堪。但在当日,它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980年代中期,中国计算机界已有不少人把计算机汉化作为一个研究学科,各种构思、方案和工艺探索层出不穷,却只有倪光南他们最终完成了突破。
6月。联想汉卡试销。为夺倪光南之心,柳传志承担了第一批200套汉卡生产,却将元器件采购让给信通。当日生产汉卡极其困难,仅制作印制板便需跑很多工厂,做很多次才能合格。刘韧写道:“在那时谁掌握了生产,谁就掌握了汉卡的命脉。柳传志急于为汉卡多做事,通过为汉卡做事和倪光南紧紧地绑在一起。”
“汉卡做出来后,按协议,不管是谁卖的,利润都要平分。信通是大公司,业务多,没拿汉卡太当回事,也没好好卖汉卡,而计算所公司是整个公司扑上去,做推广,200套汉卡大部分是计算所公司卖出去的。”
柳传志强调“产供销一条龙”,他和倪光南一起去推销汉卡。他们之间本就亲密的感情,变得更加无间。
1985年10月,联想一型汉卡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鉴定。第二年1月,在北京举办的汉字系统对口赛上,汉字技术接受了一次全面的检阅。报名参赛的单位超过六十家,比赛项目也涵盖了造字功能、难检字和上下角标等。在实际参赛的二十多家单位进行的比赛中,联想汉卡一举夺魁,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那一天,为求保险,倪光南亲自上机操作。“因为我最熟,我第一个交卷,并以最高分得了一等奖。”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