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合资乐凯 跨国公司完美中国行动(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柯达CEO邓凯达,充分享受着这一刻的美好感觉。
在邓凯达的生涯里,每一次中国之行,都有一份期待,有一份惊喜,而这一次他收获了柯达在中国努力耕耘10年的果实。
依照东方人的思维,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妙不可言的玄机:难道在叶莺1997年给他起这个中文名字时,就预示了今天的结局?因为,“邓”是中国改革开放总工程师邓小平的姓,“凯”是乐凯的“凯”,“达”是柯达的“达”。
真是西方不亮东方亮!邓凯达算是体味到了这句话的真实味道。
在一个月前,邓凯达对于自己在柯达CEO生涯中一直面对的柯达巨大转型的战略问题,做出最终决断,将柯达的未来完全置于数码的战车上,彻底摆脱“胶卷、数码”两线并举的路线。
这位美国弗吉尼亚小镇杂货店店主的儿子,在柯达开始其惟一的职业生涯,在深得前任CEO裴学德赏识,被选定为CEO继承人之前,他在柯达的营销一线打拼了很久,拥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深深了解这家起源于新英格兰小镇的影像巨头的内情,又富有旁观者的清醒:在20年前,邓35岁时,他第一次看到柯达的数码相机,就明白这家公司要改造自己。
2000年年初,他获得了这样的机会。前任CEO裴学德已经为此励精图治,邓继承了裴所开创的战略,也继承了柯达20年来一直面临的挑战。他们实际是在挑战企业界最难解决的管理问题:柯达赖以生存的核心产业在技术的本质上是前后颠覆性的。柯达每年上百亿美元的利益,来自一个世纪以来基于化学成像基础的影像霸权,可数码影像无须这种技术基础。但在数码影像还远未具有启动大众市场的能量时,它所需要的巨额投资,却需要胶卷工业不断输血。这几乎是一个自我格斗式的命题。
裴学德将柯达的未来寄托在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上,即将柯达传统的胶卷冲印业务和新的数字成像业务同时推进。邓凯达延续了两线作战的战略。但在4年的CEO生涯中,邓凯达都在做着一个对于柯达性命攸关的衡量,什么时候将柯达彻底转变为一家数码影像公司?
在“9·11”事件后,柯达的胶卷销量出现大幅下滑,它的竞争对手也是如此。不过那时还不清楚这究竟是一种反常现象,还是未来趋势的一个苗头。但到2002年年底就明白无疑了,正如人们所说,胶卷行业进入了长久性的衰落时期。
邓不得不做出决断。他带领团队,出现在纽约曼哈顿中心区召开的投资者会议上,对外宣布了这一项显得相当坚定的新战略。
邓坦率承认,柯达公司传统的“提款机”—“黄盒子”业务(柯达胶卷以黄盒子包装,因而人们长期以此代称胶卷业务),正处于无可挽回的衰落之中。
尽管柯达目前130亿美元的收入大部分来自胶卷,但公司将停止对胶卷业务的大规模投资,转而将资源投入数码相机及其附录、数字医疗成像技术等,还要进入喷墨打印和液晶显示领域……
为此,需要战略融资。邓凯达的目标很明确,宣布将原本每股1.8美元的年度股息降低为每股50美分,以期在今后3年内挤出30亿美元用于投资和收购。邓凯达宣称,这一战略转移,可能是柯达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公司已经开始了强有力的业务大重组,在最新的事业部调整方案中,新成立的柯达商业输出部门、显示屏和元器件、数码和胶卷影像系统、医疗影像和商业影像五大业务部门,取代了原来长期沿用的六大传统事业部。邓从惠普和通用电气这些卓越的公司,招纳一批精英人物空降柯达,成为主导业务的干将。
邓及其团队,宣称柯达在2006年年收入将达到160亿美元,2010年年收入将达到200亿美元。无疑这是一个面对未来的雄心勃勃的重组计划。
假如邓凯达期望投资界能对这一消息满堂喝彩的话,他很快就明白自己错了。在自由提问的时间,投资者毫不客气,当面质疑邓凯达对柯达的未来财务预测太过乐观。有的投资者干脆认为,柯达的新战略“非常冒险”,倒不如管理层缩减公司规模,把省下的现金分给股东。
一些激进的股东措辞强硬:“我们看到柯达就会看到一只岌岌可危的股票。”而在另一场柯达机构投资者参加的大会上,一位颇有能量的人物—丹顿,跳起来大张旗鼓地宣传,柯达的战略对股市是一个失败的战略,他力图联合雷格梅森基金等柯达投资者,形成强大的股东压力,迫使柯达改组。《财富》杂志用标题为《柯达:巨头与小人的较量》,报道了这场闹哄哄的斗争,旁边的配图是柯达EasyShare DX6490数码相机,它所拍摄的柯达CEO邓凯达,面色憔悴。
华尔街不会被大公司CEO的新战略轻易打动。从2000年邓凯达出任CEO以来,柯达的股价已经从60多美元跌到20多美元,不仅与柯达最辉煌时几乎100美元的股价相比,无法望其项背,而且与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也相距甚远。投资界和新闻媒体都准备好了审判台。网络上到处流传着这样的新闻:投资者要罢免目前的柯达管理层。
股市的反应更惨,柯达公司股价当日下跌了18%,创下了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标准普尔也调低了柯达的长期和短期公司信用评级。
柯达新战略没有赢得欢呼,却卷入备受怀疑的旋涡。作为CEO,邓凯达尽管相当镇定,但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当他从罗切斯特长途飞赴中国,穿过那些描龙绘凤的古典屏风,端坐在合资仪式的主席台时,他有一种由衷的喜悦。自从就任CEO以来,他每年都要来中国两次。据说,中国让他改变了早晨起床后的思考习惯:第一个想到的是美国市场,其次就是中国。但这并非是弥漫于美国商界对中国过分乐观的翻版。
对比被怀疑的阴影包围的罗切斯特,柯达在中国完全是另外一番天地:柯达的“黄盒子”在这个全球第二大市场上,依旧刻画着迷人的上升曲线,而且还有广阔的前景;这家巨头公司拥有60%的市场份额,而老对手富士要与乐凯、阿克发、柯尼卡等争夺剩下的份额,没有人怀疑柯达在此收获全球最大胶卷市场的前途;而自“98协议”以来,柯达中国的公司在短短几年间,所获得的全球竞争力,让邓凯达决定彻底拥抱数码洪流时,将柯达胶卷工业重心,彻底转移到东方。
与乐凯合资,正是这次柯达新战略另一个让人心醉的谜底。表面上看,这家巨头公司忍受了十分苛刻的条款:保持乐凯品牌、不能控股、乐凯独立经营,又付出1亿美元才拿到乐凯20%的股份。但邓凯达为什么愿意签上自己的名字?因为如果这样,在中国,黄色已经绝对胜出,绿色没有机会再与乐凯携手。柯达中国的基地根基更加稳固。正如当年裴学德为战胜柯达的危机,赶赴中国抛出“全行业合资计划”一样,在邓凯达最为紧迫的柯达战略转变中,中国成为支点。
为此,邓要做的只是改变裴学德当年的控股要求,完成10年前“全行业合资”的终结篇。
在这个秋天,面对华尔街和股东们对柯达新战略的怀疑,邓凯达明白,他的避难所在中国。但当时他只能笑却不能说,因为在保定的合资谈判正在紧锣密鼓之中。而现在他不仅可以欢笑,也可以畅快地说:柯达与乐凯合资了!或许华尔街注意到了柯达在中国不同寻常的表现,但他们显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或逻辑。
“今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在巡视全场几百双灼热的目光之后,邓凯达宣布,“我感觉非常好。”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