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鉴定师的诚信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物古迹浩如烟海,眼下古玩收藏热方兴未艾,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具有很高的收视率,当场鉴定的有些古玩的价格令人咋舌。同时,受利益驱使,某些角落造假之风颇为盛行,古玩假货赝品充斥市场。这两者加在一起,必然导致在文物市场上,呼唤有更多更好的鉴定高手。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文物市场越来越大,鉴定师可谓大有可为。然而,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文物鉴定师良莠不齐,在鉴定文物之前,也需要首先对鉴定师鉴定一番,不仅鉴定其水平,也要特别鉴定其诚信。下面的事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的朋友是位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最近搞到一幅当代书法名人的画作,喜不自胜,特意托人找到一位鉴定师鉴定。这位鉴定师说他对该名家非常熟识,共过事,对他的作品特色更是烂熟于心,鉴定起来十拿九稳。鉴定师边说边拿起放大镜细心观看,反反复复看了几遍,然后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假画、赝品。他还不容质疑地进一步解释说,这位名家专攻书法,也确实偶有画作,但线条比这幅酣畅,运笔比这幅老道,着墨比这幅匀称,而这幅赝品十分稚嫩,比真品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我的朋友在鉴定师的鉴定面前十分沮丧,因为他的这幅画作是托人从文物鉴定机构花大价钱买来的。他开始怀疑画作的真伪,抱怨鉴定机构的诚信,甚至怀疑中间人掉了包。情急之下,他找到售出该画的鉴定机构要求退货。鉴定机构问明原委后,找来同该机构具有签约关系的上述鉴定师。于是,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开锣了。
这位鉴定师面对这幅画作,也许因为“日理万机”,早已忘记了上述情由,也许由于对该鉴定机构肃然起敬,不敢造次。总之,佯装不知,判若两人,态度迥异。首先显出又惊又喜的样子,大喜过望的神态,连称好画好画,然后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赞不绝口,最后在机构负责人的要求下,写下了酣畅淋漓的鉴定评语。评语中盛赞这幅画,是某某先生的呕心之作,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价值不菲,弥足宝贵,值得珍藏。
我的朋友亲历这位鉴定师对同一幅画,在不同场合,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说这位鉴定师第一次鉴定说的是真话,那么他第二次鉴定时,就是碍于签约关系,顺情说了假话。而如果第一次他鉴定得不准,则或者是他说了假话,其实他与这位作者并不熟悉,对其画作毫无研究,或者他鉴定时不认真,草率应付,故意玩弄否定才能显出水平的把戏。
我的朋友觉得,这位鉴定师的表现不只是水平问题,而是职业道德问题,诚信问题。到底他的哪个评语是真的?仍旧是个谜。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