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拍卖师的玄机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民营企业林老板大字不识几个,本来对书画作品,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却有疯狂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收藏癖,经常参加拍卖会,踊跃竞拍。而且,凡是有他参加的竞拍会,总能成交,往往满载而归。按照现场成交价格,有时这位老板需要拿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收购一幅名画,出手阔绰,令人咋舌。
起初,我一直以为,这只不过是胸无点墨的企业老板,财大气粗,附庸风雅而已。后来从知情人处得知,这其中大有奥妙,颇为复杂,远非善良人所能想象。从中可以看出如今无孔不入、令人发指的鬼蜮行径,国有资产流失的让人意想不到的一个孔道。
事情要从拍卖行从民间收购名画时开始,这里边名堂很多,此时老板已悄悄提前介入,使出浑身解数,采取各种手段,尽量压低收购价格,因为这个价格将是老板最后购买此画的实际价格。
接下来,是请拍卖行组织规格高、声势大、像模像样的拍卖会,尽量聘请高水平的拍卖师。在这里,拍卖师的水平非常关键,他很像合唱团、大乐队的指挥,也像戏剧舞台和电影、电视剧的导演,水平高低关系到拍卖会成败,因此要舍得花高价聘请。拍卖会前后,老板继续紧密介入,而且提出明确要求,竞拍会要搞得热火朝天,价格拍得越高越好,最后名画要万无一失地落在老板自己手里。
拍卖师为此做了精心准备,安排了“托”儿,跟着起哄。“托”们心里有底,知道抬得再高,也不会被“套”住,不会“窝”在自己手里,所以憋足劲举牌子,放心大胆往上抬,可以把10万元收购的画作,哄抬到50万乃至100万。竞拍会开得十分火爆,老板总能达到预期目的。
竞拍闹剧结束后,迫不及待的是要将竞拍最终价格堂而皇之地写进证书,作为永久的证明。这是拍卖会的成果,也是拍卖师的杰作。
最后一招出人意外,可谓奇思妙想,让人始料不及。原来,这位老板不是要做收藏家,不是想把画作珍藏起来,束之高阁,自己把玩,或者将来择机卖高价,而是转手送给银行,用来抵顶自己欠银行的贷款,抵顶数额自然是画作已经炒起来的并已写进证书的价格。
而老板实际购买这幅画作的画款,仍是从民间收购时的价格,只是按着拍卖时炒起来的幅度,老板又分别向拍卖行和拍卖师支付了一定的提成。至此,这位老板同银行和拍卖行互相勾结,侵吞国家资财的闹剧才算完全收场。
在这场闹剧中,老板获益最大,拍卖行和拍卖师也有斩获,银行有关人员肯定也大有猫腻,唯一吃亏的是银行,而银行的出资者是国家,因此可以说,真正被算计、受损失的是国家。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