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赏罚分明的智谋(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赵普说:“以刑罚恶,以赏奖功,古今皆然。再说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赏,难道能用一个人的喜怒来决定刑赏吗?”
同样的争论也曾经发生在李世民与其叔父李神通之间。
李氏灭隋兴唐后,李世民登基,封赏有功之臣,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受到了重用,被视耿股肱之臣。这引起了许多旧部的不满。其中他的叔父李神通最为不悦。
淮安王李神通对李世民说:“我起兵关西,最先拥戴高祖。如今,连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人都位居我上,我是李氏家族的长辈,这让我怎么能够服气?”
李神通此言一出,立刻得到反响。那些没有得到升迁的秦王府的旧人,也纷纷抱怨起来。
李世民对李神通说:“叔父是我的至亲,我非常尊重您。但您虽首倡义军,却无功于国家。起兵是为了避患,您先在山东全军覆没,后在刘黑闼作战时望风而逃。如果没有房玄龄等的辅佐,我早就被敌人打败了。我不能因为您是我的叔父,就把您和开国元勋同功论赏。”
李神通面红耳赤,闭口无言。李世民又说:“为政之道,只有无私才能让天下人心服。行赏只能按功而论,任用有用之才。秦王府的人虽是我的旧部,但有的人却缺德少才,只会空发怨言,这哪是治国安邦的大计呢?”
听了李世民的一番言辞,众将心悦诚服,纷纷说:“陛下如此大公无私,对至亲的叔父和旧部没有一点私心,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一点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唯有尽力报效国家了。”
赏罚都不一定要直接施到每个人身上,而是用杀一儆百和示范的作用来向大家昭示一种好恶倾向,来取得要达到的效果。
有一次,齐桓公担忧地对管仲说:“大夫们多数都是兼并财产而不肯分出一点,宁使五谷在库中腐败却不肯散发给贫苦百姓。”
管仲说:“请您下令召城阳大夫来问罪。”
桓公问:“这是为什么?”管仲说:“城阳大夫的庞妾穿着华丽服装,连家里养的鹅和骛都吃稻米。他的家里经常敲钟鼓,吹笙号,大摆宴席,而同姓的兄弟无衣以御寒,无食以果腹,这样的人让他在其位置上尽忠于国家可能吗?”
齐桓公听后就召来城阳大夫,摘了他的官帽,命令封闭他的大门,不得随意出走。
那些受封赏的官宦之家见此情景后,立即争先恐后发放积存的粮食,送给远亲近邻。还有的功臣之家广纳城中贫病、孤苦和不能自力的穷人,分给他们救济粮。从此后,国中没有饥饿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