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不能失败,并非循规蹈矩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不能失败,强调的是在不该发生错误,不该失败的地方,必须认真小心,绝不能失败。对因工作散漫马虎、粗心大意、消极怠工、疏忽松懈、骄傲自大、掉以轻心等责任心低下所造成的失败,绝不姑息纵容、原谅包庇,因为这是完全可以避免,不该出现的失败;但对因创新、变革所致的失败,企业管理者则应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和包容,少用负面的惩罚措施。敢于创新,勇于变革,代表了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如果管理者不分青红皂白,对由此产生的失败也横加斥责,就会扼杀创新,扼杀进步,阻碍企业向更高的目标跃进,使员工产生“失败恐惧症”,人人自危,害怕失败,不思进取,工作上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和风险,坐视机会在自己身边溜掉,而不奋力抓住,使企业错失一个个发展良机而蒙受巨大损失。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一方面,要时时提醒员工“你绝对不能失败!”,让员工明确失败的危害是巨大的、是不堪设想的;另一方面,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员工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并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绩,也要加以表扬、肯定和赞美,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从而消弭掉在他们脑海中的失败阴影,增强他们战胜失败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思想更活跃,行动更积极,创新和发展意识更强,企业便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微软对每一名员工灌输正确对待失败、尊重失败的思想,甚至提出“没有失败,说明工作没有努力”。注意,这里的失败是指创新所致的失败,也就是“合理性失败”,而非责任心低下所致的不合理失败,这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失败,切不可混为一谈。在微软工作的员工从不惧怕失败,他们将失败看作是走向成功的铺垫。  在这里,只要遇到失败,不是进行批评、斥责或评估损失,而是进行“残酷无情”的剖析,他们认为这才是对失败的尊重和负责。失败的结果,直接促使员工去尝试新的实现可能,去发现和寻找新的成功方法。正是这种正确的失败观,成就了微软一次次令对手胆寒的成功,用微软自己的话就是“失败是成功的一种需要。”不能失败,并不是要员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亦步亦趋,领导怎么吩咐,员工就怎么执行,而是要员工不要莽撞行事,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应该稳妥审慎地行动,应该以结果为导向地行动。英特尔公司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特质,就是“鼓励员工尝试冒险”。这并不是让员工闭着眼睛,一拍脑袋,闷头栽进去,而是要员工在接受挑战前,充分掌握情报,评估风险,尽可能找到多种变通之道与替代方案。  对员工而言,既要以结果为导向,又要大胆尝试冒险,似乎是相互矛盾的,细究则会发现,有时为了确保好的结果必须去冒险。1985年,安迪·葛鲁夫决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将全部精力放在一个前景未明的微处理器市场,结果正是这一大胆冒险的尝试,成就了英特尔微处理器芯片之王的地位,也让其找到了一片光明的“未来之路”。然而,有时为了好的结果又不能去冒险,因为过于冒进的先行者,并不能掌握“先动优势”,而是成了先烈。IBM深谙此道,它从来不会第一个推出未经市场认可,过于前瞻的产品,总是等到那些冒进的小企业急匆匆地把新产品推向市场,并被消费者批驳得体无完肤,将要失去信心,退出市场之时,IBM才以性能远胜于那些新产品,并兼顾了消费者意愿和需求的同类产品,席卷而来,迅速占领市场,收割胜利成果。这种稳健的操作,是踩在“先烈们”的脊背上前进,避免了失败,避免了成为冒险的牺牲品。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似乎从失败的国际先驱身上学乖了,决定:“华为只领先对手半步,走每一步都先看市场需求”。华为提出,研发人员不是对科研成果负责,而是对产品的市场结果负责。很多比较超前的、全新的、不能与现有技术共享资源的技术往往得不到华为青睐。这意味着华为不会去支付在新技术领域清洗盐碱地的成本,市场才是华为唯一的准则。成功的企业总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冒险,什么时候该作“壁上观”,即使尝试冒险,也会充分评估风险,并找到多种应对之策及备选方案后,才会“摸着石头,小心过河”。  因为他们清楚,无论采用何种策略,最终是要以结果为导向,是要以获胜为目的的。对于创新性冒险的失败,虽然可以原谅和包容,但对企业仍意味着损失和成本支出,必须尽可能减少和降低风险,避免失败。正如海军陆战队将领所言:“虽然战争是残酷无情,有风险,要死人的,但我们不会去做无谓的牺牲,更不会去打无准备之仗。无论什么引起的失败都要尽一切可能去避免,争取成功,赢得胜利,才是我们要做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