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联想全球化之坎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联想全球化之坎
.c.联想遭遇“圣战”一连串误读揪心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题记
联想收购了IBM的PC业务,应当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任何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的价值判断,都已经失去意义。一切都要等待今明两年的实践来检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充满坎坷。现在我们更关心的是,联想跨文化经营中的诸多风险与可能的预防性措施。这毕竟是中国公司向着国际化的一次勇敢进军!
一场不期而至的“圣战”
美国专家把这场交易定格为IBM的成功退出战略,在苛刻的限制条件下通过短期的品牌授权,从而获得丰富的现金流、债务偿还、还有股权,还额外获得了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的机会。该笔交易则被联想公司渲染成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就在联想沉浸在实现中国梦的激动之中时,一场“以保护客户利益”为名的“圣战”已经不期而至。
这场“圣战”,由个人电脑巨头戴尔与惠普发起。在“保护客户利益”这个“高尚”的旗帜下,惠普、戴尔、苹果、东芝等决心趁联想立足未稳,大肆抢夺原IBM的客户和经销商,而业内将此形象地称为“IBM客户追逐计划”。台湾惠普更在1月初召开年度经销商大会上,提出的口号特别煽情:“要把IBM变不见,联想连想都不必想”,吸引了大部分原IBM经销商。在最初的预测中,估计美国IBM约有10%的客户或许会流失,可是并购消息公布仅一个月,这个比例渐渐升到了20%~30%。海外巨头的围剿攻势已全面展开,而且是如此迅速、杀气腾腾。“圣战”不只是在美欧本土,还被推演到了中国。继惠普中国去年底推出仅为6999元的笔记本电脑后,电脑霸主戴尔也于2005年1月推出价格更低的笔记本电脑,美国苹果电脑也于同期推出售价约3800港元的廉价电脑。惯常以价格取胜的联想,在自己的家门口首先遭遇价格狙击战。
更为严酷的战役是心理战。一贯不做广告的戴尔,这回也压抑不住喷薄而出的冲动,接连利用美国一线传媒的软文,组织起一波波浩大的进攻。戴尔高举美国制造的旗帜,以美国制造对客户个性化的尊重、高品质服务与低价格的承诺,占据着美国一流传媒的显赫位置,先声夺人。在PC已经沦落为日用品、IBM的高品质承诺已经成了自娱自乐的奢靡时,戴尔的美国制造,有可能对变了旗帜的IBM客户产生极强的心理冲击。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态度,恐怕还停留在服装鞋帽与廉价纺织品上。切入让美国人骄傲的计算机市场,势必会引来美国消费者心理上的抵触。
从联想收购IBM后的措施来看,我们对联想实现突破之后的驾驭能力深感担忧。
误读了的“圣战”:在大众市场上保全IBMPC的贵族血统!
据IBM去年底在一份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最新财务报告中显示,该公司售予中国联想集团的PC业务近几年亏损累计高达近10亿美元。账面净资产为负6.8亿美元的个人电脑业务,能够卖上17.5亿美元,找到了联想这样的买家,可谓全身而退。9000多雇员有了很好的安排,还可以使IT服务市场的地盘更加牢固并不断扩大。为了留住客户不让他们投向惠普和戴尔的怀抱,IBM要求联想保留一切原来的做法——IBM一向以高成本的品质卓越和优异服务著称。不管联想高层对品牌文化和高成本的看法如何,他们在12到18个月中全盘接受了IBM的要求。而且新董事长杨元庆信誓旦旦:“我们将坚持IBM高价值高端产品的原则。对此,我们毫不妥协。”很难说这是深思熟虑后的反应。
“圣战”被严重误读!在誓师大会上,柳传志已经发出了寸土必争的号令。联想究竟怎么展开IBMPC品牌的拯救运动?联想知道品牌经营吗?“联想是品牌吗?海尔是品牌吗?不是。它们还只是商标名称而非品牌。”奥美全球CEO夏兰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讲。我们熟悉渠道与价格,却时常忽视了品牌的本质:创造让客户激动的产品!这种企业思维,不是高堂庙宇,每年让消费者顶礼膜拜一次;也不是大事件的运作,给消费者喊两句口号了事;而是一个公司需贯彻始终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呼吸和饮食!是企业对客户的责任和意识!奥美总裁讲的,正是这个道理,直白却也包含着真理。
联想一上来就将自己置于极为被动的位置:在大众市场上不惜一切代价保护IBM高贵的皇族血统!这是一个误区!一切从客户出发,是这场“圣战”的戏眼。既然在美国PC市场上,客户弃IBM而选戴尔、惠普,联想能凭什么去恪守PC的高贵血统呢?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