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若玫问答(5)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提问(刘卫平):创建自己的企业之前我是一个记者,我有机会接触中国顶尖的企业家,当时我准备采访100个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但是因为时间问题,只采访了20个,写了16万字。
我本来准备写一本书,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就搁浅了,现在回想起来,我想幸亏没有完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现在有了这个接触世界级企业家的机会,我希望把后部分写完,同时把桑顿先生的课程写成一本书。
我曾经问过海尔集团的总裁一个问题,也是我问过很多人的一个问题——什么叫企业?很多人一句话也回答不出来,他的回答是:企业是能够向社会不断提供合格产品的载体,您赞成吗?
张若玫:赞成。
刘卫平:我还问过小天鹅集团总裁朱德坤一个问题,他们的口号是“立民族志气,创国际品牌 ”,我问他,小天鹅离创国际品牌还有多长时间?他说,江泽民主席曾经问我这个问题,我没敢回答他,你现在问我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
他说:“我们还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张若玫:很难说我是否同意,因为这有一个逻辑在里面?你的逻辑是什么,然后我再回答,为什么需要三代人?
刘卫平:他的逻辑是这样的。前提是,他认为中国目前技术的研发很难超过发达国家,比如说我们市场的洗衣机现在是节水,日本已经研制出不需要洗衣粉的洗衣机,不需要水的洗衣机,所以我们的技术赶不上别人。
张若玫:我想我不赞成。不需要,一代人就够了,因为中国可以实现跨越性的发展,不用重复外国走的弯路,你可以利用他们的成功经验。
我相信中国人非常勤劳智慧,唯一缺乏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概念。就是说你们完全有这种才能,只是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你就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
桑顿:比如说微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比尔,盖茨只读了两年就从哈佛退学了,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建立了微软,现在它已经是很庞大的公司。通用电器也是很好的例子。
刘卫平:还有一个关于我自己的问题,在18岁的时候我写过一本书,这个书是我自己撰稿,自己销售。销到2万本的时候,我进行第3万本的印刷和销售。当时我是骑着自行车去的,在停车的时候,收费的老头告诉我:“收费一毛钱。”我说:“不是两分吗?”他说:“一毛钱!”我说:“为什么?”他说:“政府的规定。”我说:“政府的规定太厉害了,两分一下子涨到一毛钱。”当天晚上我就决定我的书涨价1块,第二天我就赚了一万。
那时候赚了1万比较高兴,但是现在赚的更多,反而没有那时候高兴,为什么,你能不能告诉我?
张若玫:快乐和赚的钱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大。
提问:在企业的构架当中,你觉得领导人和经理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张若玫:领导人就是确定方向的,经理人知道这个方向之后就帮助领导人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说经理人确保细节的事情不会发生错误,但是主的方向有领导人确定。
一个公司如果有正确的英明的领导人确定正确的方向,经理人能够激发员工的热情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这个公司肯定会取得成功。就是说一个公司要真正成功,一定要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而不仅仅是听别人的话。
提问:您说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我就想起了《圣经》。《圣经》说有上帝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的,你有什么信仰,这种信仰是否有助于你实现创业的成功?你觉得每个领导人都应该有信仰吗?
张若玫:我没有宗教信仰。我说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圣经》也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想获得某种东西,而且你觉得这个东西很重要,那你最终都会想出一种办法得到这种东西,肯定会这样。或者干脆你就改变你的想法,你想去获得另外一种东西,使理想和目标更符合一点。
我以前就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必须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自己的价值观,这样你的经验就会常青,你的企业就会发展下去。当然,领导人如果有宗教信仰就能够比较容易做到,有价值观、使命感,但是不一定非得有宗教信仰,最重要的是有一种价值观念和责任心感染你的员工和你的组织。
提问:你非常的幸运能够在这样竞争力非常强的市场中成功,如果另外一个公司希望能够进入你的市场,抢夺你的市场份额,你会用怎样的策略来防止?
张若玫:确实有很多人对我们的市场非常感兴趣。竞争力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说,我们的服务是否有特点,能够和其他的公司产品区分。我们的产品还是非常独特的,不同于其他的。
另外一方面,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新的市场,和其他公司相比,他们不见得比我们有更好的方式,所以有很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1994年刚刚建立公司的时候,主要是想实现我们的目标。公司的目标不是怎样成功,而是当我们成功的时候,我们如何继续保持下去,因为我们成功的时候其他的公司就会进入,在那个时候真正的竞争才会开始。
提问:面对强大对手的竞争和压力,有两个选择,一些人就会选择退出,另外一些人会坚持下去。你能够分析一下这两种不同的人吗?
张若玫:如果你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您就能够找到一种方法为最大的市场提供产品,当然有时候你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产品,并不能够很好的提供这样的产品。
对每一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你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仅仅是为了赚钱,这是很容易的,当然钱并不是你的目标。对我来说人生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呢?,对我来说,就是利用科技产生最大的影响,我就找到一种方法来实现我的目标,这也是我个人的信念。
提问:张女士,您好。你是做技术出身的,但是随着公司的壮大,你会有很多时间花在管理上,所以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自我评价你更适合做研发还是公司的管理?如果两方面都做,你每天怎么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
张若玫:我刚开始确实是搞研究的,是一个技术人员。我就发现我最擅长的东西是什么,我能够运用科技,把科技变成一种赚钱的东西,所以也就说我最大的专长应该是把科技运用于现实,而且科技能够为你带来财富。 对于你的问题,我觉得一方面要懂得科技,懂得技术,另外一方面要懂得商业,如果这两方面做好,你就天下无敌了。
提问:在你刚起步的时候,你可能犯过一些错误,并不是一位成熟的领导人。现在你的公司壮大了,员工多起来了,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都有公司,你的公司越来越复杂,你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逐渐成长为领袖的?
张若玫:一方面,我了解很多经理人、领袖比较具备的知识、素质;另一方面,我回顾过去,不管哪一位成功人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墨守成规,完全听命于传统,要有自己的创意。
最初我们公司很小,你要成长壮大就要有不同的做法,如果你跟其他的公司一样,那就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够发展壮大。人们要努力的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你越聪明,你就会更加成功。但是作为公司你必须有独特的地方,你可以有不同的成长的经历,成长的道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
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领导人,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觉得做事一定不要墨守成规。我来中国做生意,主要是研发软件,很多人都说不如去印度,但是我决定来中国。我相信我的决定会是正确的,我们的产品会对中国的产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提问:很多学生希望听到你对中国的看法,为什么你到中国来?你对中国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担忧?
张若玫:首先我还是从更大的方面讲一句,我们在未来的十年内想做什么呢?
在未来的十年中,坦白的讲,非常简单,我希望将软件带到中国大陆,利用我学到的东西来提高中国软件业的标准。我是本着一个互利互惠的标准,从客观上也希望帮助中国在软件业成功。印度在外包方面做的很好,但是我相信中国可以很快地赶上印度,只要他们有正确的方法,很好的领导人,了解如何制定策略。
我也认为世界上其他的很多公司都希望在中国做一些事情,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在中国做生意。同时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希望建立一个外包公司,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进入这个市场,这样供求双方之间就无法平衡。我知道这些问题,坦白地讲我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很多人忙来忙去,不知道主要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找到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当然找到问题、搞清楚问题也不是很容易的,你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让我来说,幸福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来到中国,成功建立中国的分公司。
很多外国的大公司都希望进入中国,我认为我们公司更有机会。我们有一个策略,我的策略的一部分,就是说我的目标一的部分就是来到中国,把中国看成一个我希望能够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能够得到一些东西的地方。
比如把我们主要的研发中心移到这里,我希望有机会和研究院、大学合作,更好的进行研发。我们也希望提高客户的水平,使他们能够选择我们,而不是选择其他的公司,而且我也必须能够让我们的伙伴和客户成功。很多外国公司不知道在中国怎么做生意,怎么找到资源,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有利的方面。真的有很多人非常希望来到中国做生意,和中国进行接触,而不是飞过来飞回去。
谈到天真方面,也许天真会对我们有一些帮助,不管怎么样我现在走出了第一步,了解这个环境,熟悉当地的情况,我并不害怕,我有勇气。我在这里待了很短的时间,但是学了很多东西,很多人愿意也希望帮助我们。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