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古语说得好: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说不定什么时候,有恩的,有怨的,有仇的,有爱的,就会转到一起——不管当初看起来他们多么像是永无“交点”。
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知交,危难见真情。平时的恩家,关键时刻未必不是仇家;平时的仇家,关键时刻未必就不是恩家。
2003年伊利股份制创立10周年的时候,牛根生不请自去,不仅大出员工所料,就连老郑都意外得不知所措。
为什么不请自去?牛根生这样说:“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那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与许多被免职的人大骂原老板不同,牛根生始终对郑俊怀保持着尊重。郑大哥长郑大哥短,这是他恒久的语词。他甚至说:“没有郑俊怀,就没有现在这个模样的牛根生。”
2004年12月20日,郑俊怀被检察机关带走。牛根生辗转打听,得知郑被关在包头看守所里,他当即托人给老郑捎去1万块钱,并给老郑90岁的母亲1万元,给老郑妻子1万元。
郑俊怀被抓后,媒体的普遍评论是:牛根生没有落井下石。问及对郑俊怀事件的评论,牛根生对《经济参考报》的记者这样回答:“我并不是很清楚老郑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因为我离开伊利已经6年了。但通过16年的接触和共事,我自己觉得不太相信。因为在我离开伊利的时候,老郑和我有过一段对话。他说我性格比较外露、外向,年轻气盛,出去以后对我办好事业的能力、水平、操作技能等不怀疑,惟一担心的就是千万不要违规、违法。所以对于这种问题,老郑提醒我多注意,自己又怎么会不注意呢?但这6年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不得而知。我想即使是伊利个别人出了点事情,也影响不到它的品牌、企业和产品。因为大企业,已经不是靠人治了,而是靠规矩和制度在进行治理。”
事实上,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而且一再雪中送炭。
2005年2月的一天,郑俊怀的妻子向牛根生求助:女儿留学学费不足,想借20多万元。
按理说,老郑家缺钱,最不可能的求助对象就是牛根生。在蒙牛发展的6年中,伊利制造过一个又一个难题,郑牛相争简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然而,薄香女已经求了一圈人,据说过去那些曾经“亲切地摸过孩子头”的叔叔们,个个推之犹恐不及;万般无奈,才把视线转到了“那时没摸过孩子头”的牛根生身上。
牛根生当即与同样来自伊利的几位蒙牛高管人员商量,结果,牛根生、卢俊、邓九强、杨文俊、孙玉斌等人一共凑了30万元(其中,老牛出了10万元)。
当把这些钱送到薄香女手中时,这个在老郑出事后一直坚强支撑的女人,强忍了几个月的情感阀门一下子被掀开了,出声痛哭,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末了,薄香女执意为每个人打了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