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熟悉中国国情和政治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对于企业家来说,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这是一门要求很高的艺术。
万向集团是中国企业界和经济界公认的“中国企业长青树”。在万向集团成长30年的时间里面,我们看到企业名称改变达12次之多,堪称中国之最。1969年,鲁冠球这个痴心想当工人以改变贫困命运的青年农民带领六个村民筹集4000块钱,在钱塘江畔一个贫穷的村庄里办起铁匠铺。为适应当时的政治气候,避免被当“资本主义尾巴 ”割掉,这个铁匠铺挂出“宁围公社农机厂”的招牌。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对企业管理有了松动,改革之声渐起,鲁冠球争得“宁围公社农机厂”部分经营管理自主权,果断采取“承包”制。 1988年鲁冠球又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已经改名为“万向节厂”的股权——这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花钱买不管”。到了90年代中期,万向再次适应国家“走出去”的战略要求,在国际市场上兼并、收购了美国本土企业——万向节厂更名为万向集团。这样,30年前的一个铁匠铺,30年后发展成拥有近百亿资产、上万员工、30多个全资或控股经济实体、实现了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难怪熟悉万向集团和鲁冠球的人深有感触地说:“社会需要他们是什么样,他们就是什么样。鲁冠球和他掌舵的万向从不违拗社会、违拗大多数人的观念度发展企业,寻求生存。鲁冠球是最了解中国国情的优秀企业家”。
另一个被公认做的非常巧妙的是TCL的李东生,他为了TCL改制,足足蛰伏10年,终于等到1997年启动国企授权经营改革的这个机会。而更多的人是等不到这个机会的,所以在体制不成熟的情况下,中国很多企业家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这也是这一代企业家的宿命。这种能力不是企业的功夫而是中国的体制和国情所决定的,所以只有懂政治和国情的人才能够把握这个机会。
同时,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也必须从长计议练好内功,政府可以给你一定的资本支持,但重要的是你的产品一定要有市场,一定要最终得到消费者的接受。政府强制消费者买你产品的权力已经越来越小了。所以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某些政府官员的身上。
在此,我们要特别提醒那些已经在相当高的位置上的企业家:最终赢得消费者的是你的产品,是你的产品的信誉,是你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效率。挂一个什么头衔,有一时的好处,可以提高你的知名度,提高你企业的知名度。但这种知名度如果没有企业的产品、企业的信誉的支持,它是要垮下来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