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联想与IBM的双赢合作(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丘吉尔
只有谈判双方代表不同的利益,且这种利益存在互补关系,他们才有可能坐到谈判桌前就某一项目彼此协调,经过一系列针锋相对的谈判,从而达到双方都比较满意的结果,实现商务谈判的最终目的。
2004年12月8日上午9时,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收购的业务为IBM全球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业务,包括研发、制造、采购。这一为世人所瞩目的联想与IBM长达13个月的并购谈判终于画上了句号。“中国电脑第一品牌吃下IBM这个‘PC产业缔造者’的传统业务”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各地。
实际上,在这场收购中,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的支出总计达到了17.5亿美元,其中包括6.5亿美元现金、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股票以及承担IBM个人电脑部门的5亿美元债务。
对于联想来说,通过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并购,使联想的发展历程缩短了整整一代人,年收入从30亿美元进入100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大PC制造商,每年创造120亿美元的营业额。成为我国率先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的高科技制造企业。收购完后的联想将拥有IBM的“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不包括其X系列生产线)、位于大和(日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研发中心,以及遍及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分销系统和销售网络。
在和联想的并购谈判宣布结束之后,IBM股价上升了2%,而且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也认为,IBM出让PC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戴尔和惠普的地位,因为他们还有机会成为IBM采购选择厂商,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他们会跑得比联想更远。但是对于IBM来说,与联想的长达13个月的谈判历程进行得也相当艰苦。在此之前的2000年,刚刚成为IBM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运营官的帕尔米萨诺就有了剥离公司PC业务的意向;2001年,IBM当时的副总裁兼个人系统部总经理史蒂芬·沃德拜访联想并指出“IBM—联想”的设想;这期间,IBM还曾经就此事向中国政府表达了自己的诚意。由此可见,IBM对于这项交易的成功做了长期的准备工作——他们在与联想进行正式谈判前就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调查,同时他们也全面地考虑了与联想合作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利益。
由于种种原因,在后来的谈判桌上,IBM把最初计划的30~40亿美元出售PC业务的价格调整到了最终的17.5亿美元,当然IBM还在新联想中谋取了18.9%的股权,成为仅次于联想控股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IBM当时的副总裁兼个人系统部总经理史蒂芬·沃德还登上了新联想CEO的宝座,而联想的前任CEO杨元庆则登上了新联想董事长的席位。
至此,联想和IBM在谈判过程当中的针锋相对和彼此妥协终于告一段落。在规模扩大和影响力增强、以及拥有更多的参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机会的背后,新联想还要面对更多的困难与风险,还有许多因素(如业务、文化等)亟待磨合,只有顺利地走好磨合期,稳当地步入新的发展期,新联想才能真正实现其创造世界级品牌的远大目标。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