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管理术:只管他该管的事(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管理者对自己所分管的千头万绪的工作,既要统观全盘,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心中有数,能够历历在目,如数家珍;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理出头绪来,把握好各件事情之间的联系,从中抓住主要的工作。重点就是纲,纲举目张。
麦克卡伦分析了总冠军团队的八个“必备品质”,结果表明,马刺队和活塞队最具备冠军相。两支球队分别是2003年和2004年的NBA总决赛冠军。今年的总决赛又在这两支球队之前展开——马刺队得冠。
品质一:老板支持,但不插手球队事物。马刺队老板皮特•霍尔特、活塞队老板比尔•戴维森都雇佣了值得信赖的管理者,让他们管理球队事物。马刺队采用总经理布弗德+主教练波波维奇的管理模式。而戴维森非常放心把活塞队交给杜马斯打理。老板们参与球队的重大决策,他们看重球队的长期计划,从来不在公众面前对球队指手画脚,更不会干涉主教练的用兵。
品质二:教练的绝对权威。有观点认为,NBA球员不喜欢教练的指导。事实上,球员们希望得到好的教练的指导。他们不喜欢那些无能的教练,也不喜欢给新教练机会。然而,波波维奇和拉里•布朗在手下面前拥有很高的威信,命令一下,没有球员敢违抗。巧合的是,波波维奇和布朗是很好的朋友,尽管两人性格相差甚远。
总冠军团队的前两个基本“必备品质”,很明显反映的就是层次管理。
在谈到具体层次管理之前,我们不得不重点理解一下管理的境界这个问题。
显然,管理者也是有层次的。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心神合一。谈到境界,便很容易联想到武侠小说中所写的练剑者的境界:第一种便是有剑有招,招招致命,谓之剑术高超者;第二种是有剑无招,人剑合一,剑随意动,意到剑到,谓之剑术集大成者;第三种便是无剑无招,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心神到处,为剑,谓之神、谓之尊、谓之圣,此乃练剑人的最高境界。
管理的三重境界,概括起来说,境界是人对事物认知所达到的程度。放之于管理领域,只能做到第一种境界的人,充其量只是个优秀的管理者,即所谓有剑有招的剑术高超者。若懂得激励、远景规划,理念加上智慧、好的EQ,便是具有影响力的管理者,即所谓练剑的第二中境界,有剑无招的剑术集大成者;若是以优良的人格、人性的魅力作为形象化身去感召,便是领袖,所谓练剑的至高境界。
领导并不等于管理。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区别,大致有三个区别:
区别一:管理者一般是被任命的,其影响力来自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而领导者可以被任命,也可以是从群体中产生的,影响力主要来自非职位权力。
区别二:管理可以运用职权迫使人们去从事某项工作,而领导者是依靠个人的魅力去影响他人。
区别三:管理者是依靠制度、管理工具达到目的;而领导者依靠的是远景规划、激励去实现目标。
领导者可以挖掘潜在的生产有力,他是团队里有力的激发因素。即使暂时没有赋予职权,但在繁杂的事物中,却能够操持超然的境界于具体的事物之外。这意味着,看待事物的观点不局限于眼前现实,能够登高望远。周围人,可以被眼前的事物吓倒或恐慌,但是,他却可以悟出真相,能够拨开乌云见天日。周围的人,可能为利益争得你死我活,而他却可以泰然处之,抓住最佳时机,所谓该出手时便出手。而作为领袖型领导除领导者所具有的大智慧、大气魄外,更主要地是拥有大胸怀。这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自身的要求,第二是对他人的容纳,第三则是自我与事业的权衡。
领袖境界是软资源的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所达成对价值观的共识,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对于创业和发展中的企业来说,领袖型企业家比领导型企业家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正所谓“一只狮子领着一群羊,胜过一只羊领着一群狮子”。因为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家的精神境界是一笔无量的软资源。它可将无形之精神转化为一股强大的动力,凝聚员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利基。于是“山姆•沃尔顿以创新和平易近人营造了沃尔玛帝国,摩托罗拉公司有了对高尔文”摩托罗拉大家庭“理念的继承,戴尔公司对戴尔”效率至上“原则的推崇等等。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对层次管理的探讨:
首先,管理必须有层次感。
在企业管理中,特别是大型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层次感更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上没有层次,必然会打乱仗;管理上层次分明,工作才能有条不紊,事半功倍,游刃有余,举重若轻。
这里讲的层次,主要是从办事和用人两方面说的。
1、办事要有层次。
我们每一个管理者每天都面对许多工作,它们有的互相牵联,有的互不相关;有的很重要,有的不太重要;有的急需处理,有的不太紧急;但哪一件事情都不能不做好。如何统筹安排好这些工作,是每一个管理者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有时终日奔忙,忙得昏天黑地,事情却似乎越办越多,甚至越办越糟;而一旦理出了头绪,解决了主要问题,其他问题也就所向披靡,迎刃而解了。这时我们就会有一种雨后天晴,豁然开朗的感觉。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在面对自己所管理的众多部门、众多人员时,尽最大的努力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甚至严于待己,严于待亲友,宽于待人。可还是落得个怨声载道、众叛亲离。
有一些干部堪称好干部:他们事必躬亲,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可还是按倒葫芦浮起瓢,或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事情没做好,挨了一身骂,还苦不堪言。这里就给我们管理者提出了一个“管理的层次性”的问题。
管理者对自己所分管的千头万绪的工作,既要统观全盘,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心中有数,能够历历在目,如数家珍;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理出头绪来,把握好各件事情之间的联系,从中抓住主要的工作。重点就是纲,纲举目张。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时终日奔忙,忙得昏天黑地,但由于没有解决主要的矛盾,事情似乎越办越多,甚至越办越糟;而一旦抓住并妥善地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也就所向披靡了。这时你就会有一种雨后天睛、豁然开朗的感觉。管理者每天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工作,这些工作有的互相关联,有的互不相干,却又都必须做好。作为管理者就必须懂得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把大量琐碎、次要的工作安排给合适的人员或部门去做,并且安排好这些工作、这些人员或部门之间的先后次序和相互衔接,不时地注意其进度,监督其质量,检查其结果。而对那些重大的、可能影响全局的工作,则需亲自动手,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地做好。
工作中没有层次感,就必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吃力不讨好。这样的管理者往往表现得很矛盾:有时他过于细心,一头扎进某件具体工作中不能自拔,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样就往往顾此失彼,甚至因小失大;有时他又过于粗心,粗得做什么都浮皮潦草、漫不经心,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表面上他似乎什么问题都看到了,都谈到了,都动手了;然而细究起来,却几乎什么也没完成,什么也没落实。这样的管理者若没有几个认真负责的助手,恐怕真是很危险,总有一天要出大事的。由于不分主次,不分轻重缓急,这样的管理者面对纷繁复杂,急速多变的众多事务,必定手足无措,只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乒乒乓乓乱打一通。打中了算是运气,打不中就自认倒霉。
事实上,任何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谁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凭自己的能力去处理好所面临的全部问题。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做管理者必须舍得放手,善于放手:有些事情放一放再处理,有些事情放给别人去处理,给自己留下几件非亲自处理不可又必须马上处理的重要工作去做。这样才能游刃有余,举重若轻。自古以来,能象诸葛亮、周恩来那样巨细无遗、日理万机的又有几人?事实上正是在他们的过分精明的优卓之处,也隐藏了他们的不足。诸葛亮正因为过分精明,信人不过,事事不放手,不让权,始终未能为蜀国培养出什么象样的人才,最后落得个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蜀国大业后继无人的悲惨结局。岂不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周恩来在这方面比诸葛亮高明得多了。他向毛泽东推荐了邓小平,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推荐是非常英明的。但他之所以推荐邓小平,正是因为他赞赏、羡慕邓小平能够举重若轻,而这正是周恩来认为自己所不具备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