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处己之道(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生病和忧愁中未受到痛苦和困扰时所度过的每个时辰,我们的记忆都会视为十分值得羡慕的时光,把它当作失去的乐园,或像是到这时候才认出某人一向够朋友。在我们身强体健的美好日子,如果有时会回想到上面的经验,我们便应该更会欣赏和享受“现在”。但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当不幸降临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才盼望那些幸福的日子再度来临。一千个欢欣快乐的钟头就在情绪恶劣之中浪费了,美好的时光未经我们享受,白白地让它们溜走,而在天空布满阴霾的时候,徒然叹息已经逝去的幸福岁月。当前可以忍受一时一刻,不管他们是如何的古板或普通,或是在我们不经意中过去,或是不耐烦地打发掉——这些就是我们应该珍重的时刻。永远要记住,时光的退潮现在就在把它们推入到“过去”,随后我们的记忆会把它们打扮好,安置它们深居在闺阁——在以后什么时候,特别是当我们困苦的时候,才掀起它们的面纱,再当作我们最为喜爱和失之交臂的美人,介绍给我们。
快乐获致术
我们快乐与否,跟我们的视野、工作范围、我们与外界的接触点所受限制和界定的程度成一定的比例。如果这些限定很宽广,我们可能会比较忧心和焦虑。范围宽广就意味着我们的关心、意欲和恐怖都会增大而且加剧。我们大多会假定瞎子不快乐,其实并不尽然,否则他们的面貌不会出现那种温和、几乎是安详的平静表情。
我们已经看出,受苦是正面的,快乐只是负面的状态。限制外界活动的领域,就是减轻心意受到外界的刺激;限制我们才智的努力范围,就是舒缓心意受到内在刺激的来源。后一类的限制也带来一个缺点,就是让“无聊沉闷”进门,而无聊沉闷根本就是无数苦痛的直接来源。为了驱走无聊沉闷,人们往往会不择手段——放荡、结交损友、挥霍、赌博、以及大吃大喝等。这些不当行为同样带来一连串荒谬、毁灭和愁苦。无事可做,就难于循规蹈矩。限制对外活动的范围不仅有助于获得快乐,而且对于获得快乐也是必要的。田园诗是惟一描写人们在快乐中生活的文学,在处理素材的本质上,着眼于把人物置于简单而有限的环境中。也由于这种感受,我们会从所谓的“世态画”上得到乐趣。
我们的心境是快乐还是痛苦,要看盘踞着我们意识的事情是什么类别。在这一方面,纯粹劳心的职业,对于其智力配合得上的人们而言,在促进幸福所做的贡献上,通常都大大地超过一般务实的生涯。因为后一类人的成功和失败,经常在变换,不免带来所有的震撼和折磨。在这一点上,必须指出的是,外勤活动会让我们不喜欢读书和研究,同时也会使我们不能安静地集中精神,而集中精神是从事这类工作的必要条件。在另一方面,长期思想使我们多少不适合实际人生的熙熙攘攘,所以,如果环境需要我们花些精力处理实际事务,我们应该把劳心工作暂时停下。
单纯甚至是单调,都将会促成我们的快乐。因此,只要能够做到,我们要争取单纯,而且如果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单调而并非无聊沉闷,我们也要接受单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以及生活的重负(生活与重负是根本分不开的),最不会为难我们。我们的存在将在没有波浪或漩涡侵扰的小溪中,平静地滑行。
生活的经验
生活如果要完全慎重精明,并且要吸取经验的所有教训,就必须经常反思——类似于简要复述我们所曾做过的事、我们的印象和感觉,把我们以前的判断跟现在我们全力以赴、希冀有所成就所定下的目标相比,就是接受由“经验”私下里一次次地给我们上课——每人都可以这样让经验上课。处世的经验可以看作是一种教科书,反思与知识构成该书的讨论。如果我们经验甚少,而反思和知识丰富,就好像有些书每页的正文只有两行,而讨论却有四十行;经验多而反思和知识不足,就好像有些古典文献的版本,其中没有注解,许多内容含义不明。
自省与回忆
我们在这里所给的忠告,跟毕达哥拉斯所建议的一条规则是同样的:每夜睡觉之前,把当天所做之事,加以检讨。每天随便地生活,为工作或享乐忙忙碌碌,不对过去作任何的反思——好像不断地从生命的卷轴中拉出棉线——对于自己何去何从,一无所知。这样生活的人,情绪和思想都免不了有些混乱,从他谈话的突兀和零碎中——像是一种杂拌——我们不久就可以看出。在众多缤纷的印象之中,过着这个世界永无宁日的生活,而且自己心智能活动的相对不多,容易走上情绪和思想都出现问题的命运。
当影响我们的事情时过境迁,我们往往无法找回并重温那时在我们心中所激起的某种情愫,但是,我们能记得我们是如何被当时情况引导而说过和做过些什么。这些就可说是那些事情的结果,或是它们的外在表达和测度它们的准绳。因此,对于我们在一生的重要关键之际的想法,我们应该仔细地保留下来,这一点,写日记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谎言的帷幕
追逐名利、寻欢作乐、过高级的生活,是通往快乐的大错特错的途径。因为这么做,是企图把我们苦难的生存转化为一连串的欣喜、高兴和欢乐——这种过程到最后一定会变为失望和妄想。就此点而言,可以相提并论的是它带来的必然伴奏:大家彼此说谎。正如我们的身体为衣服遮盖,我们的心灵则隐蔽于谎言的帏幕背后。帏幕总是存在的,我们只能有时透过帏幕猜测他人的思想,如同我们通过别人的衣着外观而获知他们的体型。
孤独与才智
社会的存在有其必要条件,就是所有的社会都必然要求其成员互相兼容克制。这就是说,社会越大,该社会的性质就越为乏味。人只有在单独的时候才显露本色;如果他不喜欢独处,他就不会喜爱自由。因为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拥有真正的自由。人在社会中一定需要克制自己,时时刻刻都要如此。一个人的个性越为独特,他就越难忍受与其他人交往所须做出的牺牲。我们或是欢迎孤独,或是容忍和躲避孤独,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的大小——例如怎样看待独处时的可怜感,各人所受痛苦的全部重负如何。大智者喜欢把个人的价值估大。总之,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如果某个人在大自然的簿籍中名列前茅,他自然而然、无可避免地会觉得孤独。如果环境不妨碍他的这种孤独感,对他将是有利的。因为如果他需要跟异类人士多做交往,那些人将会对他构成扰乱性的影响,不利于他的内心平静。他们真的会剥夺掉他的个性,而不会对他的损失给予任何补偿。
人与人之间,在品行和才智上,上天所设定的差别程度是相当大的,但是我们的社会总是忽视那些差别,甚至要把那些差别消灭,或者说,社会建立了人为的差别——阶级和地位的分等——来代替它。后者与上天所建立的高下次序,往往完全颠倒。这样安排的结果就把一些才智低劣的人往上提升,把少数天赋卓越的人压制下去。遇到这种情况,有才有识之士通常会退出社会,而这类人一旦增多,平庸之人更加不可一世了。
在一个社会中,令大才大智人士恼怒的是“权利平等”,因为这些权利直接导致人人都可以自命不凡,那是大家都喜爱的;而在自然的情况中,才智上的差别就意味着所拥有的社会权力应该有相对的不同。理想的社会承认任何类别的要求,可就是不重视才智,把才智视为违禁品。人们对于各式各样的愚蠢、乖戾和鲁钝,都表现出无限的耐心;具有才华得要获得他人的赞同,否则需要完全深藏起来。智慧上的优越自然就会冒犯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