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rss

必读经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解密

他借吐蕃之兵灭印度 大唐最牛外交官为何没能青史留名?

时间:2018-03-31 21:24:54来源:作者:点击数:
应天书院,yzqz.cn
  遥远的汉唐时代,是一个把外交部当国防部的年代,每个彪炳史册的外交官都有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看家本领。西汉张骞通西域,傅介子斩杀楼兰王,东汉班超纵横三十六国,人挡杀人佛挡灭佛,隋朝长孙晟一箭双雕,分化突厥。到了盛唐时期,四海臣服,万邦来朝,牛人更是数不胜数。除了玄奘,中印外交史上还有一位功勋卓著但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生卒不详,官阶不明,除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再无更多记载。他就是曾以吐蕃之兵灭北印度的王玄策。
  
  出任外交官前,王玄策仅为黄水县令。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王玄策初任副使,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此前有北印度统一政权的摩揭陀国王尸罗逸多已两次遣使至唐通好。
  
  公元647年,王玄策担任正使,率团三十人再赴印度。在那个没有网络、电话的时代,王玄策不知印度境内发生重大变故,尸罗逸多病故,阿罗那顺篡位,整个北印度陷于混战。此人憎恨佛教,仇视前国王交好的国家。大唐使团遭袭,王玄策一行被劫持。后来他和副使蒋师仁设法越狱,北上尼泊尔,以松赞干布之名借兵。当时尼泊尔已经归附吐蕃,因此当即应允并飞报吐蕃。松赞干布闻讯,立即派遣一千二百名精骑火速赶来,与尼泊尔七千骑兵汇合,以王玄策为主帅,蒋师仁为先锋,在敌方主场开战。王玄策巧布“火牛阵”,阿罗那顺全军覆没,王玄策将其“缚献太宗”。“火牛阵”在当时属于非常高大上的军事战术,文成公主入藏时的陪嫁清单里不但有大量物品,而且还有一大批工匠,吐蕃有唐朝的攻城器械不足为奇。
  
  这一段史实在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亦有记载:松赞干布应王玄策之请,发兵一千二百精骑参战,共俘获斩杀天竺兵一万三千人,得牲畜两万余头,攻占城池一百零八座。
  
  由此看来,吐蕃实际成为这场跨国之战的获益者,史称吐蕃边境扩展至北印度之说,也许由此而来。唐史也将此役归功吐蕃,《旧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吐蕃赞普击破中天竺国,遣仪献捷”。
  
  王玄策不用本国一兵一卒,靠吐蕃兵力灭天竺,除了仰仗大唐国威,也说明松赞干布当政后期,是唐朝和吐蕃关系的蜜月期。当时唐朝和吐蕃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呢?
  
  自641年文成公主入藏至649年唐太宗驾崩十年间,唐朝和吐蕃边界和平,唐史大事记中罕见地不见唐蕃战事记载。文成公主入藏带来唐藩边境百年和平的局面,带去了唐代先进的耕作技术与书籍,增进了唐藩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也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和平共处。
  
  太宗驾崩后,高宗将松赞干布塑像立于阙前。高宗继位,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则通过长孙无忌向唐高宗表示:“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天竺不给大唐面子,吐蕃二话不说借兵王玄策,踏平天竺维护大唐国威,大唐新帝即位初期,若有人不服,吐蕃愿意不远万里出兵讨伐。这份情谊可谓义薄云天。
  
  高宗显庆三年,即公元658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在途径西藏吉隆时,立有“大唐天竺使出铭碑”,此碑至今仍矗立在藩尼古道西藏吉隆段马拉山口,见证当年的一段历史。
  
  作为中印关系史上重要的人物以及唐朝和吐蕃亲密关系的见证人,王玄策为何在史册中籍籍无名?
  
  第一,作风低调。王玄策在印度境内,驱策吐蕃军队发动战争,大获全胜之后潇洒离去,不沽名不钓誉,颇有大唐游侠的风范。
  
  第二,得罪领导。据说王玄策缴获了一个名叫那罗迩娑婆印度方士,回来献给太宗,结果太宗嗑丹暴毙。王玄策因此仕途受阻,终生再未升迁。由于官位较低,史官自然无法为他立传。
  
  第三,花边绯闻。据说王玄策其实是文成公主的情人,之所以自告奋勇出使天竺,就是想路过吐蕃时有机会再见公主一面。此版本脑洞大开,可信度太低。不过,王玄策的千古奇功确实见证了古代中国和吐蕃关系的蜜月时期。
应天书院,yzqz.cn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