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合著黄金铸曹操

  建安诗歌创作的勃兴,有文学发展内部规律和社会思潮、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原因,但也与当时诗人们所作的大小不等的贡献密切相关。若要为诗人们所作的贡献论功作赏,那么似乎首先得推曹操。
  后人论唐诗的兴盛,往往归功于陈子昂。大文豪韩愈在《荐士》诗中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金代诗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更是称颂道:“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陈子昂对齐、梁以来的卑靡诗风确实起了“横制颓波”的作用,但若以他与曹操的开创之功相较,那我们就更加“合著黄金铸曹操”了。陈子昂对唐代诗歌的贡献,主要是继承了“晋宋莫传”的“汉魏风骨”,扭转了初唐“彩丽竞繁”的靡弱诗风,使“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而曹操对汉末诗歌繁荣所作的贡献却远远不止于此。
  拿四言诗来说,两汉四百年间,作四言诗的文人殊为寥寥。西汉韦孟,所作四言诗曾被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誉为“皆有风雅遗韵”,读来确实与《诗经》之作十分相似,却失去了那种活泼生动的趣味。东汉蔡邕,在当时文坛上声名卓著,所作《述行赋》《青衣赋》等都颇有情致,但所作四言诗却也纯出对《诗经》的模仿,读来味同嚼蜡,令人不敢恭维。曹操的四言诗却异军突起,一扫秦汉以来规行矩步的摹拟之风,或述志,或抒情,或咏史,或议政,莫不纵横自如,气概不凡。刘熙载《艺概》称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良有以也。唐代名相牛僧孺所作的小说集《玄怪录》中有一篇《刘讽》,写竟陵掾刘讽夜晚投宿夷陵空馆,见六七女郎铺花茵于庭中,环坐谈谑歌咏。所唱歌中,有一首是:“玉产金釭,愿陪君王。邯郸宫中,金石丝簧。卫女秦娥,左右成行。纨缟缤纷,翠眉红妆。王欢转盼,为王歌舞。愿得君欢,常无灾苦。”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说其中“邯郸宫中,金石丝簧”二句,“不惟人不能作,知之者亦极难得”。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引用了苏轼的话,然后议论道:“诚然,诚然!孟德英雄,此女贵姬,各言其实境,不受束缚耳!”不受《诗经》句法的束缚,挥洒自如,直抒胸臆,正是曹操复兴四言诗的关键。这话说来容易,实行起来却大非易事。诚如吴乔所言,正因曹操是英雄,气魄自然雄奇,所以只要摆脱绳墨,“言其实境”,便能“苍茫浑健,自有开创之象”(徐世溥《榆溪诗话》)。
  如果说曹操在四言诗方面的开拓,首先是摆脱了《诗经》句法的束缚,那么在五言诗上,其首要的功绩便是题材方面的开拓。自班固《咏史》以来,相继作五言诗的文人有秦嘉、蔡邕、郦炎、赵壹、辛延年等等。《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汉末五言诗的成熟。但在曹操之前,这一新产生的诗体,受其所从形成的民歌的影响,有着比较固定的题材,大抵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曹操却用这一诗体创作了描写汉末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薤露行》和《蒿里行》、描写自己率军北上太行山征讨高干的《苦寒行》、描写百姓生活贫困的《谣俗词》等等,使它们成为“诗史”,大大突破了五言诗原来的畛畦。
  作为当时大半个中国的实际统治者,曹操在处置军国大事的同时,不断写作诗歌,这一事实本身,对促进建安诗歌繁荣所起的作用恐怕也不下于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革新。据王沈《魏书》记载,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的文集,共达五十卷之多,今之所存不足十一,故明人胡应麟《诗薮》称:“自汉而下,文章之富,无出魏武者。”他对诗歌创作的喜爱,必然影响到他的子孙,进而又影响到所统治的地区的风气。因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是出色的诗人并非偶然。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便将建安时代“俊才云蒸”的局面首先归功于“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除了以自己的创作影响子孙下属外,曹操还有意识地延揽文学之士,并鼓励他们从事诗歌创作。仅从曹操赎回蔡文姬一事上,我们就能看到他如何爱护人才。蔡琰是东汉名士蔡邕的女儿,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由于战乱,她流入南匈奴,成为左贤王的妻子。曹操得悉她的下落后,不惜重资,将她赎回,另行婚配。使她的《悲愤诗》得以光耀史册。曹操对文学之士的态度,也绝然不同于汉武帝之“俳优畜之”,仅供取乐,而是将他们都安排在相当的职位上,使他们人尽其才。正是他这些怜才、重才的措施,使建安七子等当时最优秀的文人词客全都集中于邺都,形成了“彬彬之盛”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