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话莫愁
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里,有一首署名梁武帝萧衍的《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郎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此诗民歌风味很浓。比如首句与下文的联系,仅仅在于“流”、“愁”押韵和洛阳在黄河边上而已。这样的起兴法,所谓“因所见以取兴,其于义无所取”(朱熹《诗集传》《小星》注),本是民歌中常见的。又如十三织绮、十四采桑、十五嫁娶、十六生儿,这样的年龄序数法,也多见于民歌。诗中莫愁所嫁的卢家,十分有钱。莫愁嫁过去后,住的是木兰、桂木构筑的房屋,室中燃点着异国的奇香;头上缀满了珍贵的首饰,脚下踩着彩色的丝履;明晃晃的镜子,以珊瑚枝为挂钩;事事都有奴仆侍候。真是享用不尽的富贵荣华,人生如此,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可是莫愁却并不愉快,她怀愁抱恨,只恨没有早早嫁与心上的人儿,那东家的王郎!此诗妙在从各个方面写尽卢家的富贵,然后陡然一转,又戛然而止,令人感佩莫愁的不羡富贵,也令人生出许多感喟。
郭茂倩是宋朝人;同时代的洪迈,在《容斋随笔·三笔》里提到这首诗时,也说是梁武帝作。但梁朝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里收录此诗,不署作者名;唐朝人著录、称引时,或称“古河中之水歌”,或称“古诗”。因此它的著作权,还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只好暂时搁置一边了。
莫愁湖畔看莫愁(江苏南京)
要说的是“莫愁”这个芳名,在古代诗词中是大大有名的。
南朝西曲歌中有两首《莫愁乐》,其中一首云: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据考证,《莫愁乐》的来历是这样的:刘宋臧质在竟陵郡(治今湖北钟祥)做郡守时,曾将当地民谣改制成乐曲,名叫《石城乐》(石城即在竟陵郡治)。它的和声为“妾莫愁”三字。后来石城西面出了一位善于歌唱的女子,经常唱这支曲子,唱出了名,人们便径自唤她为“莫愁”,而且据《石城乐》旧曲的调子,又创作了一支新曲,便是《莫愁乐》。(王运熙《吴声西曲杂考》)
《莫愁乐》传唱开了,莫愁也就更出名了,甚至宋代时石城那儿有个村子就叫莫愁村,在汉水西岸。人们说:“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就是渡汉水而来。不但有村庄名莫愁,还有莫愁像,被传写四方,拓有石本。不但有莫愁村、莫愁像,而且当地歌舞女演员中还经常有一人被大家唤做莫愁。此时距最初的那位莫愁已有数百年之久,这位善歌的少女真是不朽了。
至于莫愁既是湖北的一位民间歌女,怎么又到了洛阳,嫁给卢家公子了呢?这里又有什么曲折的故事呢?其实,《河中之水歌》中的莫愁,与《莫愁乐》中的莫愁,纯粹是名字的巧合而已。当然,如果《河中之水歌》真是梁武帝所作,或者虽非他所作,但产生于《莫愁乐》传唱之后,那么可能是作者拈用《莫愁乐》中这个动人的名字,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了。类似的情形本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后世不少诗人却将这两位莫愁合为一人了。唐朝李商隐的《马嵬》诗道: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讽刺唐明皇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到头来保不住宠妃杨玉环的生命,还不及卢家之有莫愁呢!这当然是洛阳的莫愁。又他的《莫愁》诗云:
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是有愁时。
这当然是湖北的那位莫愁了。但在李商隐心中,或许本无意于区别两位莫愁吧。
不但洛阳有莫愁,石城有莫愁,连金陵(今南京)也有莫愁了。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道:
野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莫非“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一直送到了繁华佳丽的建康城下了吗?原来建康有石头城,常常被简称为石城(所谓“钟阜龙蟠,石城虎踞”),于是诗人便将湖北汉水边的石城,和建康(金陵)长江边的石城合二为一了。是误会还是有意借用,姑且不去管它,反正金陵后来又多了个古迹莫愁湖了,就在水四门外、秦淮河畔。其实那原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宅园,后来不知怎么,传说莫愁曾居于此,于是命名为莫愁湖了。直至今天,依然水光潋滟,惹人遐想。更有人将这位金陵莫愁称为“卢莫愁”,将洛阳莫愁夫家的姓送给了她,于是三个莫愁合在一起了。又有人自作聪明,一本正经地考证说,莫愁本是洛阳女,远嫁到金陵卢家做媳妇,好比“河中之水向东流”,一去不回头。读者看看有趣不有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