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茅盾在流亡日本期间曾经有过一段婚外恋情,一度不为人所知。与他相恋的恋人就是与他一起去日本的女共产党员秦德君。
秦德君是四川忠县人,生于1905年,比茅盾小九岁。五四运动爆发时,正在成都上中学的秦德君与两个女同学一起,带头剪成短发,用以表示与旧传统的决裂。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被邓中夏派到西安,以教书做掩护,做党的秘密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她失掉了组织联系,辗转来到上海,投奔在平民女校读书时的老师陈望道。
当时,被蒋介石下令通缉的茅盾流亡到上海,不敢外出,终日躲在家里写小说,以便赚稿费糊口。有一天,陈望道来看望他,发现他形容憔悴,精神不振,建议他到日本休养一段时间。茅盾夫妇觉得这样也好,就委托陈望道代办了去日本的手续。陈望道告诉他,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秦德君女士,她失掉了组织关系,一时接不上,她想到苏联去。陈望道建议她到日本设法找到那里的中共组织,办理去苏联事项。几天后,茅盾到陈望道家会见了秦德君。茅盾在上海平民女校教过书,对秦德君似乎还有点印象。他们商定了行程,约定了时间。茅盾化名方保宗,秦德君化名徐舫,在1928年7月初的一天,就登上了上海开往神户的日本商轮。
到东京后,秦德君住进中华女生寄宿舍,茅盾住进本乡馆。他们住得相距不远,经常有机会见面谈心。特别是秦德军的生活经历丰富而坎坷,给茅盾很多创作的灵感。为了维持生计,茅盾根据秦德君讲给他的自己或朋友的经历开始创作小说。这样,他们日久生情,不久就同居了。1928年年底,茅盾与秦德君移居京都。这里的居住环境幽雅,加上身边有秦德君的照料,茅盾心情舒畅,精神焕发,面色红润,创作的激情接踵而至,成为茅盾创作生涯中最为惬意的时光。
茅盾根据秦德君给他讲的朋友胡兰畦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虹》。这部小说的名字就是秦德君给取的。后来茅盾将《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合编出版时,也是秦德君给他取了《蚀》的书名。
1929年冬天,日本当局到处搜捕中共党员,许多流亡日本的革命青年纷纷回国。他们本不想回国,但因日本通货膨胀,度日艰难,不得不在1930年4月回到上海。在上海茅盾和秦德君借住在朋友家里,依靠创作维持生活。后来一个朋友的妻子告诉秦德君,她见到茅盾和他的妻子孔德沚在先施公司买东西。秦德君打听到孔德沚的住址,突然造访,不料茅盾正与发妻孔德沚很亲切地说着话。为此激怒了秦德君,向茅盾提出分手。茅盾舍不得离开秦德君,但他又是个孝子,母亲不认可他与秦德君的关系。最终他们于1930年8月分手,临别前照了一张合影作为纪念。这张合影,茅盾并没有亲自保存,而是交给胡风保存。1966年5月,“文革”开始之初,胡风由秦城监狱转移到成都,临行前胡风夫人把这张合影照片转送给了秦德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