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忠县梁平县





  【龙脊石】

  在四川云阳城南张桓侯庙前的江心。是长江上游一处著名的枯水位历史水文题刻遗迹。石梁东西长约200米,宽约10米,卧伏江中。西段为头,稍高,东段为尾,中段偏低。冬春枯水部分露出水面,宛若龙脊。石上现能看到的题刻,有上自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以来的游人诗文、记游石刻题记一百七十余段,其中在平均枯水位以下者六十八段。不少题记书法艺术堪称上品,也是一项十分珍贵的长江历史水文科学记录资料。

  【张桓侯庙】

  一称张飞庙。张桓侯庙在四川云阳县城外濒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把三国蜀汉名将张飞。飞死后隘桓侯,故名。庙依山临江,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四时游人不绝。相传词建于蜀汉未年,历代修葺,清同治九年(1870年)大部毁于水患,今存庙字多为洪水后修建。主要建筑有结义楼、望云轩、大殿、助风阁、杜鹃亭。参差错落,飞阁崇楼。碧瓦朱门,雄踞江岸,气势巍峨。庙内碑刻甚多,存有大量重刻汉、唐以来历代名家书法摹本碑石及木板书画,其中有岳飞草书前后《出师表》,黄庭坚书《幽兰赋》,以及苏拭墨迹前后《亦壁赋》等,琳琅满目。壮鹃亭后石壁上,有1870年摹崖石刻“大清同治庚午洪水至此”十字,至今犹存,是难得的历史水文记录资料。庙前江中有一石梁,东西长二百余米,俗称龙脊石,上有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以来历代石刻题记,凡一百七十余家。亦为历史水文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丁房阙】

  在四川忠县东门外土主庙前。汉代双阙。高约7米,重檐顶,檐下有斗拱。阙上有浮雕人物、车马及兽类等。《忠州直隶州志》载:“丁房双阙,碑目考:在临江县巴王庙有二闭对峙。阙高二丈,为层观,飞檐袤衰,四方多刻人物,皆极巧妙。诸刻漫灭,仅有汉丁房等字尚可辨也。”丁房其人,已不可考。以阙形制及雕刻观之,当为东汉所建。今右阙下,刻有明万历丙辰(1616年)贺国祯、清康熙甲戌(1694年)武烈和及道光年间吴有篪等祠铭。阙在明、清均曾修葺。

  【石宝寨】

  在四川忠县东的长江下游北岸,从万县市溯江而上约50公里。孤峰突起,巉石凌空,四周如削,形若玉印,故又名玉印山。山下溪流环绕,山上松竹苍翠,四时游人不绝。全寨由寨门、寨身层楼及寨顶古刹三部分组成。寨门为一砖石结构建筑,山门上方题有瓷嵌“小蓬莱”三字。寨中楼阁九层(1956年维修时又增建楼阁三层,共十二层,通高56米)。点翠流丹,重檐高耸,宏伟壮观。阁建于清嘉庆年间,四角三方,自底至顶,紧衔山巅,高50余米,为登山唯一路径。阁内每层石壁上均有题咏。山顶为一平坦石坝,广约1,200余平方米,有古庙名天子殿,共三重,创建于康熙、乾隆年间,是此寨的最高点,海拔230米。滚滚长江,碧空帆影,无限景色,于此一览无余。

  【双桂堂】

  在四川梁平县城西南约10公里处,是省内著名佛寺。因庙内古桂两株而得名。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后世扩建,始具规模。林木蓊郁,环境清幽。丛林占地70余亩,建筑除各配殿外,有殿宇五重,即大雄殿、关夫子殿、弥勒殿、韦驮殿、大悲殿;梵舍三百余间。现存佛像数十尊,金身彩绘,体态匀称,衣纹流畅,形神兼备,为雕塑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