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皇后”和她的“女儿”
作者:胡晓华
除了内在的性驱动力,女人还有一个因男性价值观而滋生的欲望:满足男人的欲望而被社会重视(但女性这种体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恰恰导致自我的分裂乃至毁灭)——《千种皮》和《白雪公主》中的两位皇后都希望自己的被男性认可的美能够延续下去,从而长期占据获之不易的“宝座”。质言之,男性价值观被女人内在化,使有意识的愿望成为无意识的欲望;雪孩(白雪公主)是男人的“欲望之女”,也是女人的“欲望之女”。
女人千方百计消灭欲望以示对它的恐惧与憎恨,这种疯狂的、绝望的保持自我的方式在卡特的另一个短篇《树精》(The Erl-King)里达到了极端:行走在森林(无意识)中的女孩杀掉了象征性欲的“树精”并用其头发做琴弦,琴以悲叹的声调奏出不和谐的音乐:“母亲啊母亲,你杀死了我。”因此,女性无意识的心理内容导致撕心裂肺般的焦虑,“母亲”与“女儿”的冲突反映了父权制下妇女躁动而且痛苦的内心世界。
卡特改写的童话都收编在短篇小说集《血窟》(The Bloody Chamber, 1979)里。这些小说多以困惑女人的性为主题,卡特的改写可以说是对经典童话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诠释:解构并颠覆男性文本中性与女性自我之间的关系。
卡特把童话《美女与野兽》改写成了两篇具有新哥特派特点的故事:在《狮子先生的求婚》(The Courtship of Mr Lyon)中,“美女”的离去使相思成疾的狮子差点丢了性命;而《老虎的新娘》(The Tiger’s Bride)展示给读者的却是一个因渴望女人的肉体而显得猥琐的兽中之王。两位“美女”以性挫败男人的锐气,让他们在欲望的煎熬中暴露脆弱的本性;《与狼为伴》中的“小红斗篷”主动投身于狼的怀抱,把凶残的狼变成柔情的性俘虏而失去了施虐的威力,以此推翻体现男性中心主义的“性生物决定论”(即在性方面, 男人是主动的,女人是被动的);《血窟》中的母亲(女性精神/理智)和女儿(女性肉体/欲望)不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母亲和女儿联合“阉割”了男人,把他由视女人为性工具从而对之任意杀戮的“蓝胡子”变成无能的“瞎子”。
然而,童话不是现实,它仅以一种“变换的手法颠覆看来不可能改变的社会现实”(帕特里夏· 邓克尔), “已婚女性的声音仅仅是对自主性的一场虚构”⑩。《雪孩》开放式的结尾就是对上述观点的证明:卡特没有提到伯爵夫人鞋上的“红色”是否被抹去。那一点“红”就是在水晶棺沉睡的白雪公主,她的生命力并没有完全丧失,当她苏醒过来之后,伯爵夫人又要开始新的追杀。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胡晓华,女,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①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著. 艾晓明等译.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P.285.
②同①P.298、P.299.
③安吉拉·卡特.“烟火”后记. 转引自:Peter Humn, Paul Stigant and Peter Widdowson, Methuen. Popular Fictions Essays i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London and New York, 1986. P.227.
④Gilbert, Sandra. “Life's Empty Pack: Notes To-ward a Literary Daughteronomy”,Critical Inquiry, Volume 11, Number 3.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5.
⑤Angela Carter. “A Souvenir of Japan”, Burning Your Boats, The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6.P.31.
⑥苏珊·S·兰瑟著,黄必康译. 虚构的权威—— 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P.31.
⑦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 陶铁柱译.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P.206.
⑧转引自:Sharon Rose Wilson. Margaret Atwood’s Fairy-Tale Sexual Politics. 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i.1993. P.10.
⑨劳伦斯.无意识幻想曲.转引自“第二性”.P.256.
⑩同⑥,P172.
参考文献:
[1] Sandra Gilbert & Susan Gubar. 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The Woman Writer and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iterary Imagina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
[2] Lois Tyosn. Critical Theory Today: A User-Friendly Guide. New York &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99.
[3] Jacob and Wilhelm Grimm: Selected Tal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94.
[4] Angela Carter. Burning Your Boats, The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6.
[5] 瞿世镜等编著. 当代英国小说.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6]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著, 艾晓明等译.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7]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性欲三论.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3.
[8]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著, 李霞译. 妇女城.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2.
[9] 肖巍.女性主义论理学.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0] 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11] 舒 伟.丁素萍. 20世纪美国精神分析学对童话文学的新阐释. 外国文学研究. 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