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留得枯荷听雨声
作者:何光超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李群玉《莲叶》)
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黄庭坚《赣上食莲有感》)
谨勿怨谤谗,乃我得道资。
淤泥生莲花,粪土出菌芝。
(苏轼《答王定国》)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苏辙《和文与可菡萏轩》)
净根无不竞芳菲,万柄亭亭出碧漪。
(林景熙《荷叶》)
在这些诗中,莲花意象作为现实中主体观照对象,文人士大夫由它看到了自我本质的东西,于是逐渐由原初的对形体、情韵的审美观照,转而将其人格化。莲花的佛教寓意与中国文人士大夫强调自我修养的儒家精神追求相契合,于是,产生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征意蕴,文人士大夫多用它来寓托高洁之志。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最终完成并确立了莲花人格化象征意蕴。显然,李商隐诗的白莲意象仍停留在其佛教意义阶段,并无人格观照象征意蕴。他只是借用此佛家之物来传达对彼岸、净界的向往,这一意象是他超脱现实的精神皈依。
综观李商隐诗的荷花意象,或用来喻己,或用以喻人;或以之比发妻,或以之比情人;或寓出尘之想,或言佛家之理。他既秉承了以荷花这一美物喻美人、爱情和高洁的意象传统,又赋予这一物象主体化色彩,并创造了枯荷意象,从而大大丰富了荷花意象内涵。他还通过莲花的佛教寓意寄托自己超脱现实、皈依佛门的理想。总之,荷花意象在李商隐诗中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味,是解读李商隐其人其诗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符号。
作者简介:何光超(1996.9-),河南洛宁人,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①荣格.冯川译.集体无意识的原型[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第40页。
②傅道彬.中国文学的文化批判[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第587页。
③④ 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5,第220页。
⑤[15][16]董乃斌.李商隐的心灵世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第128、246、248页。
⑥⑧清·姚培谦.李商隐诗集笺注.转引自冯浩注.王步高,刘林汇评.李商隐全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第210、44页。
⑦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转引自冯浩注.王步高,刘林汇评.李商隐全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第473页。
⑨黄永武.中国诗学设计篇[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9,第81页。
⑩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第12页。
[11][12]刘学锴.李商隐传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第622、107页。
[13]吴调公.李商隐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22—23页。
[14]宋·释赞宁.宋高僧传[M].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