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论伊莎贝尔·阿切尔“崇尚自我”信仰之破灭
作者:王跃洪 潘克林
虽然姨父图谢先生临终前曾担心,“一个年轻女子有了六万英镑,可能成为猎取财产的人追逐的目标,结果伤害了她自己”,但伊莎贝尔最终还是获得了图谢先生所赠的六万英镑遗产。这笔巨额遗产可以满足伊莎贝尔的很多需要,可以让伊莎贝尔“崇尚自我”的信仰得到进一步的膨胀。
此时的伊莎贝尔是那么漂亮、又那么单纯有趣,六万英镑的遗产使她那么富有、独立,众多的追求者也令她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她本来对自己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幻想,“她可以在没有中看到有,在黑暗中看到丰富”,此时的她更是忘乎所以。正当她“崇尚自我”的信仰日益膨胀时,奥斯蒙德出现了,他是图谢夫人的一个客人,住在意大利,也是默尔夫人的老朋友。默尔夫人向伊莎贝尔介绍奥斯蒙德说,“他没有职业,没有名声,没有地位,没有财产,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一切……他是一个天生就该出人头地的人物”。奥斯蒙德的一无所有令伊莎贝尔感到好奇,令“崇尚自我”的她感到无拘无束,并对他产生了好感。尽管伊莎贝尔的亲朋好友都反对她嫁给奥斯蒙德,可她坚持说,“我喜欢奥斯蒙德没钱,我为自己的富有而高兴……奥斯蒙德是一个在贫穷面前保持尊严的人,视富贵如浮云的人。他从来不想往上爬,从来不想出人头地,世俗的荣誉不在他心上”。
伊莎贝尔认为像她这样不顾一切地选择了奥斯蒙德,会使其他一切关系破裂,这不是她的悲哀和痛苦,而事实上是一件使她的命运闪闪发光的事。她尝到了这种选择的甜头,她那“崇尚自我”的信仰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膨胀。她可以怀着谦卑的心情俯伏在他面前,她也可以怀着自豪的心情与他结婚,因为她不仅有所收获,她也有所贡献。
伊莎贝尔的热情、抱负、理念和她对独立自主的高度评价,所有这些构成她“崇尚自我”信仰的基本元素。而对于一无所有的奥斯蒙德来说只要成了伊莎贝尔的丈夫,他就可以“大捞一把”。因为在当时,已婚妇女的财产归丈夫所有。自认为找到了一个值得倾心相爱的人,伊莎贝尔怀着谦卑和自豪的心情把自己和自己的财产都献给了他。
如果说伊莎贝尔的美丽是她“崇尚自我”信仰的原始资本,那么英国勋爵和美国工业巨子的追求无疑是她“崇尚自我”信仰膨胀的催化剂,六万英镑的遗产更令她忘乎所以,使她那“崇尚自我”的信仰膨胀到了极致,以至于最终走向破灭。
三、伊莎贝尔“崇尚自我”信仰之破灭
婚后成为奥斯蒙德夫人的伊莎贝尔逐渐对生活有了认识,并不断反思自己以前对生活的看法。她发现自己最信任的朋友默尔夫人,这个“实际、自私和急功好利精神的化身”操纵着她的婚姻,也操纵着她的命运。对于自己的丈夫奥斯蒙德,她意识到在他的文化修养、他的聪明能干、他的优雅风度的背后,隐藏着他的自私自利,就像在遍地鲜花中隐藏着一条毒蛇。她曾经以为他对一切名利地位无动于衷,但实际上他从来就不是一个不计名利地位的人, 她从没看到一个人像他这样念念不忘别人的成就。她心目中的贵族生活是广博的知识和充分的自由相结合, 她认为知识将给人带来责任感,自由则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但奥斯蒙德“不仅反对她的任何想法,而且要把它们连根铲除”。奥斯蒙德爱好“旧的、神圣的、传统的一切”,并把传统看得至高无上。尽管伊莎贝尔是一个“行动自由,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反对按部就班,按习俗行事的人”,但奥斯蒙德要求她按照传统观念行事,要求她崇拜他,“毫无保留”地喜欢他。伊莎贝尔发现婚后生活不能满足她的愿望,不能使她“崇尚自我”的信仰得以充分膨胀,“仿佛奥斯蒙德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有意识地把他接触到的一切东西变得枯萎,使他看到的一切在她面前失去光彩,有意识地把灯一盏一盏吹灭”。“她发现婚后生活的无限远景,实际上是一条又小又黑的死胡同,而且是一条没有出路的死胡同。它不是通向幸福的高处……它倒是通向地底,通向受束缚、受压抑的领地”。伊莎贝尔要求广泛地认识人生,渴望亲自见识世界,但是她的理想在婚姻的牢笼里破灭了,她“崇尚自我”的信仰使她受到了惩罚。
当伊莎贝尔在美国产生“崇尚自我”的信仰时,她仅凭内心的体验来认识世界,她对自己的潜能充满信心,她是一个典型的爱默生超验主义者。超验主义是美国十九世纪文艺复兴领袖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所倡导的一种独立精神,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传统礼教和文化束缚⑤。伊莎贝尔像爱默生所提倡的那样判断事物,幻想可以脱离社会的自我独立。她因自己的美丽开始膨胀“崇尚自我”的信仰,又因获得姨父的巨额遗产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我行我素地嫁给奥斯蒙德。婚姻的不幸让她质疑自己的判断,质疑她眼中的一切皆美的世界。伊莎贝尔的超验主义理想在婚姻中受到了打击,婚姻使伊莎贝尔失去了独立和自由,使她不再相信自己有无穷的潜力,使她放弃了“崇尚自我”的信仰。
伊莎贝尔的反思标志着她“崇尚自我”信仰的破灭。她虽然有强烈的自我反省意识,也知道她与奥斯蒙德的关系是非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但她不能拒绝只能认可这种关系,因为“结婚包含某些义务,这跟它能带来多少乐趣不相干”。在十九世纪欧洲的男权社会里,男性是社会的中心,女性充其量只能充当证明男性价值及其存在的符号和工具⑥。女性的一切正常、一切应有的权利都被压抑和剥夺了,她们没有说话的权利,也没有表达自己权利的机会和场合⑦。由于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普遍存在并占据统治地位,女性逐渐成为被统治、被压抑的对象⑧。来自美国的女伊莎贝尔“崇尚自我”信仰的破灭表面上看是由于伊莎贝尔太单纯而陷入欧洲人的圈套所致,实质上是由当时欧洲男权社会中女人没有地位,没有权利的社会环境所导致。伊莎贝尔“崇尚自我”信仰的破灭反映了十九世纪欧洲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标志着她自我身份的丢失。
十九世纪的欧洲虽然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又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定的解放。但由于欧洲历史悠久,特别是中世纪长期的教会统治,在欧洲文化中沉淀下来很多腐朽的传统观念,妇女受到巨大的压抑并在生活中处于服从的地位。与欧洲相比,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公民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阶层,他们到美国是为了追求自由和平等。超验主义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美国人追求自由渴望平等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带着“崇尚自我”信仰的美国少女伊莎贝尔来到欧洲时,她的少女身份没有对她产生压抑,她“崇尚自我”的信仰也没有受到压抑,她可以表现自己的个性。伊莎贝尔“崇尚自我”的信仰体现了美国文明的单纯,单纯的她因为有人保护而没有受到社会环境的困扰,她的姨父和表兄喜欢她,因为他们是亲戚,还因为他们欣赏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单纯的美国文明。姨夫给她的六万英镑遗产可以让她“崇尚自我”的信仰得以膨胀,但无法改变她属于女性这个事实,更无法改变女性在欧洲必须接受男性统治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