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形式“补白”
作者:岳 斌
其次应该着意指出朱晓琳文本结构的特别之处,总体上是线形结构上的变奏特色。叙事的线形结构是朱晓琳文本常用的手法,我们知道这有利于写实性的叙述方式,也有利于情景交融的场景展现,恐怕这也是她被看成影视改编对象的原因之一。稍早一些的《走过香榭丽舍大街》是典型的例子,岳怡在语言学校的生活是线形记录的,事件的序列、情绪的变化基本同步,由于语言的效果和对异域场景的描写消解了可能的乏味。但更多的文本体现了线形结构上的变奏处理,即在叙述中不断回顾和插入,情节段落间节奏从容,叙事流畅自然,易于展现人物内心精神层面的细微变化,当出现较大心理转折时这样的结构就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叙说,得益于事件与事件间这种弹性小、韧性足的特点,从阅读效果上说利于读者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巴黎黑与白》整个文本是一场围棋赛事:布局/杨更新在巴黎街头玩围棋不愿以此谋生——定势的运用/杨更新辅导当地棋手赢了赌赛和林敏敏初遇杨更新——对空地的争夺/杨更新在不同的生存方式间平衡——边角的拼杀/林敏敏棋校被砸事件、黎文清被报复——收关定胜负/杨更新最终选择了林敏敏以及他帮助金大师出书并重建咖啡店。整体安排可谓段段精彩,一着一势细细穿引了关于生存意识的“长考”。结构形态和内部组织上的突破则在新作《守望马其诺防线》中比较突出,文本结构上尝试了以谷小欣视角为主的线形叙述和老格拉斯故事插入叙述的多视角交叉的方式,围绕马其诺防线这一载体展开对历史深入审慎的思考,整个内部安排错落有致,节奏和韵调鲜明舒展,体现了情感抒发和理性思考的强烈“对话”氛围,诗意和哲理、写实和抒情完美结合。特别是语言,朱晓琳一向擅长娓娓道来的舒缓叙说,所以语言有追求细腻但剔除了繁复的效果。
当然,朱晓琳的创作并非没有瑕疵。题材的重复让人们期待她的突破,作为一个作家还能写多久和走多远的问题是存在的。语言上尽管流畅细腻但牺牲了力度、节奏,陷入言说的“失色”,容易因套式单调;某些描写过于繁琐,比如《守望马其诺防线》中对马其诺防线资料的介绍几乎是欧洲历史专业水准般的详尽,从每一个可考据的具体日期到时间段发生的事件都加以说明,同样是这部小说还比较具体地介绍了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一九三四年出版的军事理论著作《建立职业军》,尽管作者本来的意图在于充分说明马其诺防线的背景以便于读者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但由于介绍说明的文字过于繁琐反产生了卖弄的“匠气”,令人感到遗憾。结构上对线形结构的使用过于频繁也影响了她成为一个有成就的大家。
确实,小说文本的各色实践已经让这个时代的文坛五光十色,已经标举的和正要标举的大旗不断形成了主流化的创作群体,但犹如历史总有一些非主流的存在游移于缝隙中一样,文学也总有一些缝隙的,朱晓琳的创作正是这些主流缝隙中的存在,它不一定是最强劲的音符,但之于文学的发展一定是有力的“补白”。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岳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 《罗兰•巴特随笔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