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织工马南》的圣经原型阐释

作者:韩晓华 李 华




  
  结 论
  
  由此可见,《织工马南》无论在人物上,还是在情节和主题上都能找到与《圣经》相呼应的契合点,通过对《织工马南》的圣经原型阐释,可以看出爱略特在表现主题思想上的匠心独运。读者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对小说和其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和理解。该小说实际上渗透着作者浓厚的基督教思想,可以说整部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是对《圣经》思想的强有力的例证。尽管爱略特的宗教思想后来受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冲击和费尔巴哈的 “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影响,她后来的宗教思想中含有很大的人文主义成分,但由于基督教思想对爱略特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她非常珍视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和基督教思想对人的道德的制约作用。
  随着人们对爱略特和她的作品的理解加深,爱略特的名字和她的作品也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一九八〇年即乔治•爱略特逝世的一百周年,英国公众又把她从原葬的高门公墓迁到了西敏士教堂的诗人角,让她跟乔叟、莎士比亚、密尔顿等伟大的文学巨匠安息在一起。可见,英国人对她的评价越来越高了。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韩晓华,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李华,河南经济干部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语言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 陆汉军,张黎敏. 原型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J].《南京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14.
  [3] 雷锋莲. 论《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 [J].《甘肃社会科学》,2004(3).22.
  [4] 刘永杰. 《呼啸山庄》的《圣经》解构 [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66.
  [5] 《圣经》《马太福音》,第9章第25节. 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89.
  [6] 《圣经》《约翰福音》,第11章第44节. 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89.
  [7] 《圣经》《约伯记》第1章第15节. 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89.
  [8] 《圣经》《诗篇》,第41章第9节. 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89.
  [9] Eliot George. New Delhi: Silas Marner[M].UBS Pub-lishers' Distributors Pvt. Ltd.2005.6,118.
  [10] Spittles, Brain. George Eliot - Godless Woman[M].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93.87.
  [11] Newton, K.M. George Eliot: Romantic Humanist - A Study of the Philosophical Structure of her Novels[M]. New Jersey: Barnes & Noble Books, 1981.3.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