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明清小说中的花园意象

作者:周志波




  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着直接的作用,花园作为人物居住的环境或活动的场所,往往可看作人物性格的象征或延伸。如《花月痕》中,名士韩荷生的寄园“因山而构……园中亭台层叠,花木扶疏,池水萦回,山峦缭绕”{14},是一座景致绝佳的名园,与主人的高雅风度相契合,恰如主人公韦痴珠所言“这园落在你两人手里,才是园不负人,人也不负园哩!”{15}与此相反,《金瓶梅》中的花园不仅是西门庆社会地位的标记,在这个花团锦簇的园林里,分明透出一种以文人学士自命的得意劲儿,特别显眼的是西门庆那间摆设华丽而庸俗的花园书房,那是他依仗金钱而跻身于上流社会的见证,在书中对花园的大段描绘中,张竹坡曾有夹批曰:“写西门市井入骨。”{16}这座看似应有尽有却毫无章法的花园正适合没有文化、眼光低俗的西门庆居住,明眼人从宅院和花园的暴发式的浮华中不难看出这种权势的脆弱性,正如其中透露出的人物性格的丑陋不堪。至于如何融汇多姿多彩的园林景物以刻画纷繁复杂的人物性格,使人物与环境在相互映照中显示其丰满的形象和鲜明的个性,《红楼梦》在这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亦是无人能及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花园意象在明清小说中的使用情况,基本把握了五彩缤纷的花园背后所蕴涵的特殊审美价值,同时也从中窥探到了意象的使用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它与作品中的其他要素交融互渗,共同构筑了叙事文本,成为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花园意象则以其独特的韵致与美丽得以反复出现并不断被拓展出新的蕴涵,从而成为小说中具体可观的叙事手段。
  (责任编辑:古卫红)
  
  基金项目: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项目“元明清戏曲小说中的花园意象研究”(项目编号:南校科研字2007第001号)
  
  作者简介:周志波(1972-),南宁师专中文系讲师,中山大学文学硕士。
  
  ① 参见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53;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75.
  ②⑤ 王立.心灵的图景——文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2.9.
  ③ 咸立强.中西文学作品中花园意象的审美意蕴比较[J].中华文化论坛,2006,(2):152.
  ④ 詹丹.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03.
  ⑥ 周宁.花园:戏曲想像的异托邦[J].戏剧文学.2004,(3):25.
  ⑦ [明]吴敬所.国色天香[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392.
  ⑧⑨ 李致中校点.平山冷燕[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59.148.
  ⑩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香港:香港太平书局,1993,2849.
  {11} 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M].济南:齐鲁书社,1986,189.
  {12} 俞晓红.《红楼梦》花园意象解读[J].红楼梦学刊,1997年增刊,323.
  {13} 王国维撰,马美信疏证.宋元戏曲史疏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77.
  {14}{15} [清]魏仁秀.花月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180.182.
  {16} 王汝梅,李昭恂等校点.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M].济南:齐鲁书社,1991,28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