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明清小说中的花园意象

作者:周志波




  关键词:明清小说 花园 意象
  摘 要:意象批评多用于诗歌,在小说方面则相对薄弱,事实上意象的使用亦是古代小说中常见的叙事手段,文章尝试以明清小说中的花园意象为例,解读该意象的审美意蕴,分析这一“有意味的形式”在明清的小说创作中所形成的叙事模式及其独具的艺术功能,以期对该意象在明清小说中的使用情况有一较为全面的把握,并由此略窥意象的使用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复合体,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既是有意义的表象,又是有表象的意义,是对作品有着整体性意义的美学范畴。①在明清小说中,花园是一个频繁出现的场所,涉及到情爱的作品往往伴随有花园的出现,在这些作品里,花园或作为叙事的背景,或作为抒情的触媒,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方”,而几乎是一个结构性的意象,以至于一提到花园,常会令人联想到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私订终身等情节,花园与情爱可谓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
  
  一种意象的形成必然要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生成,“它往往连同既往主体对特定物象,情景表现的‘有意味的形式’,神韵风味,一并扎根,且在一次次重新体验及欣赏创作时增加”②。花园意象亦是一个在传统文化的演进中得以不断充实并不断更新的审美范畴,这种历史继承的结果使得花园意象的文化蕴涵日趋丰厚,从而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作为一个整体意象,常出现在园中的有花草、山石、流水、亭台楼阁、短墙园门等,这些都是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园所拥有的各种象征意义,均离不开这些根植于各自的文化土壤中的具体意象,它们以其自身蕴涵深厚的文化能量,共同建构了美丽的花园意象。
  花园虽然是一个存在于现实中的地方,但又与残缺混乱的现实不同,它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让园中景物保持着自然的形态,它把自然景物中能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完美的理想之地。而“花园之所以能成其为花园意象,就在于它与实际生活的分离,其实质就是要创造出一个可以卸载或逃避沉重的尘世生存的飞地”③。因此花园意象的审美意蕴在园中各种景物的交互作用下,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花园内外的对比中得到呈现。尽管自余英时的《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出来之后,商讨质疑的呼声从未消歇,但大观园的理想性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它未必如余先生所言那般,是“清、情、真”的乌托邦世界,但与园外的庸俗丑陋相比,已堪称是理想世界了。作为贾宝玉和众女儿的理想栖息之地,这里成了他们展现至情至性的理想天地,只有在这里,宝玉和众女儿们才得以自由呼吸,个性才得以彰显,她们通过结社吟诗、赏花填词展现她们的才气性情,追求真实的生命感受。相比之下,园外的世界则充满了肮脏与堕落:男子或求仙访道、或僵化腐朽、或恣酒纵欲以至通奸乱伦、无恶不作;女子则忙于家族事务,工于筹划算计。第四十九回湘云曾告诫宝琴:“你除在老太太屋里,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玩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这种告诫确实让人触目惊心,但它足以说明大观园内外两个世界的对立与冲突,《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既写出了大观园的理想性,也写出了它的现实制约性以及它的毁灭,这才使这部作品在理想和现实的两个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④。
  相比之下,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花园尽管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园中之情也可谓风雅缠绵、浪漫多姿,然而正是由于对浪漫诗意的过度追求,描绘的是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理想蓝图,完全忽略了花园的内外之别,使得本来蕴涵深厚的花园意象在其中也只沦为了一个功能性的符号,结果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大量失败的记录。至于《金瓶梅》中的西门花园,因其强烈的讽刺意味而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但人们从张竹坡对月娘未能履行正室职责过问园中事务的指责中,多少也能得到这样的印象:花园是正常的社会伦理约束力鞭长莫及的地方。
  在花园意象的生成过程中,戏曲花园的作用显然是无可代替的。元明戏曲中,作家常设置花园作为背景,以园中美景引发女子的伤春情感,使之不由得悲叹自身的青春易逝红颜易老,渴望早日遇到如意郎君,于是便有英俊书生出现在花园中,或有多情才子倾诉爱慕之情,接着便是花下结盟、私订终身等情节,花园在这些作品中,往往象征着青春、自由和爱情,是“与人现实中审美意识,人们感物而发、物我相生的艺术思维及与较直接的生活感受相关的意象”⑤。它对青春少女的启悟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西厢记》、《牡丹亭》均堪称此类作品的代表。在传统戏曲小说里出现的花园,大都是作为男女相爱相恋的背景,其中出现的景物像游鱼戏水、鸳鸯、并蒂莲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园中的这些具体事物往往能以其独具的文化意蕴激活人们的联想,成为男女相悦的独特言说体系,因此园中景物常以意象的方式暗示着人的情感欲望:“园中盛开的花朵象征着女性柔弱的美,奇异的山石则隐喻着男性阳刚的力量,而那小桥流水的雅致、清风拂面的甜美、月色溶溶的静谧,以及特殊情境下暗香浮动的神秘气息……后花园的气质是复调式的层层叠叠的完美,这无疑是一个理想的爱与欲的场所。”⑥因此在戏曲和小说里面,随着这一意象的反复出现,花园实际上已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成为人的原始欲望生发的隐喻式场景。《牡丹亭》、《西厢记》、《娇红记》、《刘生觅莲记》、《飞花咏》、《快心编》、《定情人》等诸多作品里面描绘的情人盟誓相爱都发生在花园,不仅是因为地点的相宜,还在于花园本身与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性爱问题上的话语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
  
  花园意象的运用,在元明文言传奇和明末清初兴起的大量的才子佳人小说中表现得格外明显,往往是才子因某种机缘得以在花园中结识佳人,之后历经磨难,终得结成伉俪,所谓“私订终身后花园,多情才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已成为此类小说情节的一般模式,花园常是这三部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钟情丽集》、《平山冷燕》、《玉娇梨》、《两交婚》、《锦香亭》等。
  《钟情丽集》叙述琼州才子辜辂奉父母之命谒见祖姑,被安置在西庑清桂轩下。见姑之女黎瑜娘“颜色绝世,光彩动人”,不禁怦然心动,写诗赋词向她表白心迹,瑜娘有词和曰:
  
  娇痴倦极,御柳因花柔,东风无力。桃记得此去,早筑盟坛,共定风流策。也不难愁,更休须梦,务要亲身经历。欲使情如胶漆,先使心同金石。相期也,在西厢待月,蓝田种璧。⑦
  
  抒发了面对满园芬芳桃李而恨青春易逝的伤感,流露出对辜生的一片深情,从中不难看出《西厢记》、《娇红记》等花园私订终身故事对她的影响。但瑜娘的爱情遭到了父亲的反对并将她另许他人,瑜娘以死抗争,终于得偿宿愿。小说刻画了封建礼教禁锢下青年男女大胆追求爱情的复杂心理和艰难过程,写得可谓风雅缠绵,婉丽多姿。
  明代中篇传奇的才子佳人大多以貌互相吸引,对才情尚不太重视,至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则极力张扬才情观,才子佳人们多是才、情、貌兼备,才子为得到才情相匹的佳偶,或托身为仆进入女家花园以寻求机会,或男扮女装以接近对方,或直接进入花园与佳人赛诗唱和。作为佳人才子“巧遇”或“私订终身”的场所,花园景色多充满诗情画意,服务于主人公的才学性情及爱情氛围,如《平山冷燕》写燕白颔和山黛、平如衡和冷绛雪两对才子佳人思慕爱恋的故事。才貌双全的小才女冷绛雪所居住的浣花园风景清幽,位置全无俗韵: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