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齊)·王融《為竟陵王與隱士劉虯書》
|
玉燭登年,金商在律,炎涼始貿,動靜惟安,勤味道腴,幸遵雅尚,豈不樂哉!僕誠幸甚,百姓一心,眾生不疾,比屋可封,將又何求?但良書獨擁,善談無析,願言之子,實痗我心。所以不遠千里,尺書道意。自淳清既辨,澆漓代襲,隱顯之術參差,默語之途紛互。或飾智以警愚,或激情以悟俗,或穢己以暗通,或謬歌以明道。屠羊駔馬,未足磷其堅,佯狂如愚,豈能緇其白?官楚蕃魏,人外之氣逾邈;入漢游梁,區中之韻彌少。及推其輕重,品其得失,則淵懷洞賞,甯或符之。僕夙養間襟,長慕出概,跡塵珪組,心逸江湖,末面自親,間風如舊。而囬駕之念徒軫,式閭之禮無階,固已佇軸深衷,傾筐遐路者矣。君矯然獨遠,確乎難拔,素志與白雲同悠,高情與青松共爽。宣習質文,緇林枯而重茂,昭辨空有,連河壅而複滔。所謂忘言之人,可論天人之際,豈能鳳舉鶴翻,有心儀群,高逾愛海,比策禪衢。沾濠射之冥游,屈只鷲之法侶,闡三乘於窮子,發二諦於困蒙,有是因也,何其暢歟?今皇風具穆,至道弘被,四海不溢,五嶽無塵,膠序肇修,經法敷廣,人賤璣璜,家習禮讓,樵蘇必時,郊林全鬱,罿網有節,鱗羽偕翔。至於層山絕澗,還帶畿畎,膏田沃野,互望廡躔,信可以招往隱淪,棲集勝寄。故文舉築室冶城之阿,次宗植援西山之趾。葛洪考磬於海岫,釋遠肥遁於鍾幽。每踐其遺蹤,輒深九原之歎,若高步可遷,複何懷乎四子。昔宣尼之見伯雪,師利之往維摩,豈不知相忘之道哉?諒有以也。未敘之間,為道自愛,一二令淩琚之口具。(《廣弘明集》十九。末雲王元長之詞也。)
◎作者簡註:
王融,公元四六八年至公元四九四年,南朝齊文學家。字元長。原籍琅邪臨沂(今屬山東)。王僧達之孫。年少時即舉秀才,入竟陵王蕭子良幕,極受賞識。齊武帝永明十一年(公元四九三年),兼任主客,接待北魏使者,應對便捷。北魏侵邊,為甯朔將軍軍主。不久,齊武帝病重,蕭子良和蕭昭業爭奪帝位失敗,王融因依附子良而下獄,被孔稚圭奏劾,賜死。
王融工詩能文。《南齊書·王融傳》說他“文辭辯捷,尤善倉卒屬綴,有所造作,援筆可待”。他最為當時人稱道的文章是《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北魏的使者認為超過顏延之,可以和司馬相如的《封禪書》相比。明代張溥也稱其“詞涉比偶,而壯氣不沒”(《王寧朔集》題辭)。其實這是一篇典型的應制之作。他又曾和沈約、謝眺、周□等一起,創建講究聲律的新變體,即永明體詩,推動了詩歌形式的發展。他的詩音韻和諧,“詞美英淨”(《詩品》),如“林斷山更續,洲盡江複開”(《江皋曲》),“坐銷芳草氣,空度明月輝。□容入朝鏡,思淚點春衣”(《古意》)等詩句,頗有風韻。後人常把他的詩和謝眺詩相混,可見其成就雖然不如謝眺,但詩風確有共同之處。
王融所存詩文,明代張溥輯為《王寧朔集》,收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落落校録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