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齊)·王融《下獄答辭》
|
囚實頑蔽,觸行多侃,但夙忝門素,得奉教君子。爰自總發,迄將立年,州閭鄉黨,見許愚慎,朝廷衣冠,謂無釁咎。過蒙大行皇帝獎育之恩,又荷文皇帝識擢之重,司徒公賜預士林,安陸王曲垂眄接。既身被國慈,必欲以死自效,前後陳伐虜之計,亦仰簡先朝。今假犬羊乍擾,紀僧真奉宣先敕,賜語北邊動靜,令囚草撰符詔,於時即因啟聞,希侍鑾輿。及司徒宣敕招募,同例非一,實以戎事不小,不敢承教。續蒙軍號,賜使招集,銜敕而行,非敢虛扇。且格取亡叛,不限傖楚,狡算聲勢,應有形跡。專行權利,又無贓賄。反覆唇齒之間,未審悉與誰言?傾動頰舌之內,不容都無彼此。但聖主膺教,實所沐浴,自上《甘露頌》及《銀饔啟》、《三日詩序》、《接虜使語辭》,竭思稱揚,得非誹謗?且王公百司,唯賢是與,高下之敬,等秩有差,不敢逾濫,豈應訾毀?囚才分本劣,謬被策用,悚怍之情,夙宵兢惕,未嘗誇示裏閭,彰曝遠邇,自循自省,並愧流言。良由緣淺寡虞,致貽囂謗。伏惟明皇臨宇,普天蒙澤,戊寅赦恩,輕重必宥。百日曠期,始蒙旬日,一介罪身,獨嬰憲劾。若事實有征,爰對有在,九死之日,無恨泉壤。(《南齊書·王融傳》)
◎作者簡註:
王融,公元四六八年至公元四九四年,南朝齊文學家。字元長。原籍琅邪臨沂(今屬山東)。王僧達之孫。年少時即舉秀才,入竟陵王蕭子良幕,極受賞識。齊武帝永明十一年(公元四九三年),兼任主客,接待北魏使者,應對便捷。北魏侵邊,為甯朔將軍軍主。不久,齊武帝病重,蕭子良和蕭昭業爭奪帝位失敗,王融因依附子良而下獄,被孔稚圭奏劾,賜死。
王融工詩能文。《南齊書·王融傳》說他“文辭辯捷,尤善倉卒屬綴,有所造作,援筆可待”。他最為當時人稱道的文章是《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北魏的使者認為超過顏延之,可以和司馬相如的《封禪書》相比。明代張溥也稱其“詞涉比偶,而壯氣不沒”(《王寧朔集》題辭)。其實這是一篇典型的應制之作。他又曾和沈約、謝眺、周□等一起,創建講究聲律的新變體,即永明體詩,推動了詩歌形式的發展。他的詩音韻和諧,“詞美英淨”(《詩品》),如“林斷山更續,洲盡江複開”(《江皋曲》),“坐銷芳草氣,空度明月輝。□容入朝鏡,思淚點春衣”(《古意》)等詩句,頗有風韻。後人常把他的詩和謝眺詩相混,可見其成就雖然不如謝眺,但詩風確有共同之處。
王融所存詩文,明代張溥輯為《王寧朔集》,收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落落校録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