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参评青年诗人诗选

作者:佚名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简介:李南,1964年出生,从小在青海长大,现居石家庄。1994年出版诗集《李南诗选》,1999年参加第15届青春诗会。
  
  我要是个疯女人该多好
  
  李见心
  
  我要是个疯女人该多好
  像艾略特的妻子一样的疯
  像罗丹的情人一样的疯
  
  那时我就会
  不用沉默而用语言
  不用语言而用行动
  去爱你
  毫不留情地爱你
  
  我要是个疯女人该多好
  向你展示我全部的美丽而不忸怩
  向你展示我全部的丑陋而不羞耻
  把尘土当作粮食
  把花朵当作伤口
  把生当作死
  把死当作生
  让我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变成睁着眼睛的
   伤口
  望着你
  
  让我全身的每一粒灰尘都幸福得
  颤抖
  
    牵着你
  让我在生中尝到比死更大的
  乐趣
  囚着你
  
  而你是谁
  我是谁
  不知道
  
  你如果是人
  我就是你的神
  你如果是神
  我就是你的人
  
  我要是个疯女人该多好
  我要是个疯女人该多好
  可理智已像穿过耶稣身上的钉子
  钉在我身上
  队不松动
  
  诗观:诗歌写到最后,拼的不是语言、思想,而是思维的诗意。也就是说,再优美的语言,再深刻的思想也敌不过思维的乐趣。思维的乐趣像飞鸟,却不在飞鸟本身,而是它在天空中任意画出的一条条自然又奇妙的曲线,诱惑着我们撒出网去捕捞。
  
  简介:李见心,1968年生。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班。1987年起发表诗作,作品收入多种选本。著有诗集《初吻献给谁》,诗集《比火焰更高——见心诗歌写真集》待出。
  
  与云相亲
  
  李轻松
  
  不必计较我怎样出场,以什么形状
  耳朵一直在落差中轰鸣
  我深陷云海,夜一样下沉
  
  有太多的云朵来不及收藏命运
  那里面是否有我童年的声音,在飞散
  一些安身于草木的石头
  喊出它时,心已破碎
  
  我希望落到最低,获得平静的心跳
  是风把我分离得太远
  我不忍说出隐在我心底的寓言
  像所有的秘密都失去了风一样
  
  一片云,它是多么虚无!它曾与我隔着
  多少树木与阴影?有什么被它裹走
  使我对故乡有一种可有可无的随意
  连温暖都找到了依据
  有一种感恩一点都没有散落
  
  在云南,我触摸到了云,和她肌肤相亲
  我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具体的哀怨
  使我默认了,我是她自由的姐妹或女儿
  
  我无法叫自己停下来,看一看
  内心里被蜕化的部分。因为我童年的
  梦想还在里头,我早已失去了飞翔的钥匙
  
  诗观:在神秘事物之间穿行,在水与火之间留连,渐渐地向澄澈靠近。我写诗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拥抱。
  
  简介:李轻松,1964年生。辽宁锦州人。先后毕业于医校及中央戏剧学院,现为沈阳市文化局专业编剧,辽宁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小说、诗集、散文随笔集等多部。
  
  所有我热爱过的女诗人
  ——萨福、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
  扶 桑
   
    在你们身上我经历着
    我的青春和衰老
  
  ……与生俱来的孤独。像一种病一样
  周期性发作的写作
  热爱与虚无。轮流出场
  粗野或彬彬有礼地,交换着舞步——
  诗人,这个世界的一道伤口
  歌喉。无用的(或许)
  我懂得,你们的痛苦——
  (啊,和你们一起我完成了
  我的死亡与复活)
  又名为“爱”的痛苦,这是我们的族徽
  它不陈旧、不没落
  在有人类的地方,将他们的内心照耀
  
    从你们手中我接过
    那无人看见的火……
  
  诗观:探求世界真相,关怀人类心灵。
  
  简介:扶桑,女,1970年生。毕业于某军医学校。主治医师。现任职于河南信阳市中主医院。著有诗集《爱情诗篇》。
  
  望故乡
  
  谷 禾
  
  她的天空比北京低,但更蓝
  她的燕子一直把田野带向天边
  她的村庄睡在麦壳里,她的庭院开敞
  阳光和月光一起流淌,
  在春天,她的小女儿和我一起坐进课堂
  她的蜜蜂和桃花一起出嫁
  一排排泡桐花点亮瓦楞
  苦楝的香气弥漫了街巷
  在她的阳光里,我长成了男子汉
  冬天的风刮过树梢
  我把落雪的玉米抱进门槛
  她的光阴缓慢,太阳把老人晒成了孩子
  她与世无争,一条河从村后流远
  今夜,她干涸的河床垂下星光
  映现了我摸黑的疲惫双肩……
  
  诗观:写诗就是灵魂向自我提问。
  
  简介:本名周连国,河南郸城人,参加过第19届青春诗会。
  
  在这遥远的布尔津
  
  沙 戈
  
  亲爱的,我多想你——
    在这遥远的布尔津
  天色渐暗
  七匹棕马缓步走过,七匹棕马,不多也不少
  一抬头
  我就看见了一只盘旋的鹰
  还有那只慵懒的奶牛,斜乜着一个异地女子
  ——我在她眼里是怎样的呢?
  她目光深邃、不露锋芒、一副不屑的样子
  这样很好
  我宁肯在她眼里渺小些,实际上
  我的确比她渺小
  她能用自己的奶喂养一家人
  她是被人依赖的,
  我却不能
  亲爱的,我多羡慕她
  要知道
  被人依赖着是多么幸福
  
  诗观:要么思想,要么不。要么写诗,要么不。状态是之,诗态是之。从容地活着,歇息、感激和死去。
  
  简介:沙戈,女,1966年9月生,近年诗作见《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刊,人选数个年度选集诗歌选本,出版两部诗集《梦中人》《沙戈诗选》,荣获甘肃省第细届敦煌文艺奖。参加 2003年第19届青春诗会。现居兰州。
  
  爱 情
  
  沈 苇
  
  “即使天上下刀子我也要去看你!”
  他信誓旦旦。但刀子锈了
  刀子是不存在的
  
  “别了!”她泪水涟涟
  扔下这句话像扔下一副用旧的黑胸罩
  转身就隐入另一个空间
  
  在他们之间越来越大的空地上(称之为战
   场吧)
  留下一具尸体
  一具伤痕累累的爱情的尸体
  
  然而一切远没有结束
  从两个背离的世界里,他们仍相互折磨着
  用腐烂的牙,化石的牙
  
  诗观:在时间中,诗人是可以无愧的,因为他选择了创造与搏斗、爱与梦想的生活。
  
  简介:沈苇,1965年生于浙江湖州的一个水乡村庄。现居乌鲁木齐,供职于新疆作家协会。出版过三部诗集,并著有散文集、评论集和游记多部。
  
   为紫金山中一石碑上漫漶的诗而作
  
  沈娟蕾
  
  坡道在雨中柔韧,起伏。
  汇集起水和沉默事物的声音,
  山巨大了。
  我清晰了。
  
  在使用了无数次的姿势中,石像凝固。
  这里扩散着树和陵墓的宁静。
  古都的记忆在郊区延伸。
  
  一首残缺的诗中,我正消逝。
  像爱着迁居的人,
  不断丧失,又重建
  ——因为碑上脆弱的文字,
  而捡回热情的指头。
  
  诗观:写诗就是为了保持事物的差异。
  
  简介:沈娟蕾,曾用笔名沈木槿、沈风起,1975年生于浙江。2001年自编诗集《冬天的品质》。曾参加第17届青春诗会。现在南京。
  
   囊空如洗地迎迓春天
  
  宋晓杰
  
  春天解开我的心事
  反而系牢了我的发辫
  在时隐时现的风中
  时断时续地安眠
  
  轻。薄。空
  渐渐失却重量和质感
  我变卖自己,像
  一根浮动的草,沿街叫喊
  
  大地下陷,沉实地
  下陷。带着
   雨水、温度、麻木和深情
  当然也带着去年的皱纹,还有
   鲜嫩的树芽和今天的伤痕
  
  这个春天转眼就过去了
  我不爱说它像一个梦
  可是它确实有梦的特质:
  甜美、寂寞、干净。不曾发生
  我不得不洗心革面
  不得不一次次地忘却决心和时间:
   一边多愁善感地抒情
    一边迎接具体的黑暗
  
  诗观:我喜爱把平凡的事物引入诗意的语境和空间,喜爱把淡定的心结和炽烈的情怀交付于情感的大海。
  
  简介:宋晓杰,1968年生于辽宁省。现在辽宁省盘锦市作家协会供职。 17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出版诗集《纯净的落英》《味道》,散文集《雪落无声》《我是谁的粉攻瑰》,长篇小说《在城市的背面呼吸》五部分品。入选多种体裁的多种选本。现为辽宁省签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曾获“辽宁文学奖”。
  
  青 苗
  
  张执浩
  
  半夜里我突然想到了青苗
  火焰在蔓延,转眼间
  天就亮了
  我从棉花地里爬出来,东南风吹
  有人在柳树上练习跳伞
  好话早已被你们说完
  剩下的
  也存留不过今天
  我缄默,拨开青苗去寻找
  母亲的坟墓
  她已经出走了两年
  我预感到,今晚她也不能回来
  五月啊,这么多青苗拥挤着
  往天上乱蹿
  只剩下母亲和我
  一个在地下腐烂
  一个在地上承受腐烂
  
  诗观:“诗歌使生活履行它许诺过又落空了的东西。”(马可·罗多利语)一个好诗人应该是能够在生活中发现那些“东西”并赋予其意义的人,这种能力不会因时光的击打和生活的磨损而减弱,反而会越来越强大和自如。
  
  简介:张执浩,1965年生于湖北荆门,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内心的工地》《美声》等。
  
  冬天,我看见他戴着破帽
  
  张敏华
  
  冬天,我看见他戴着破帽,提着木棍,
  背着编织袋,在住宅小区游荡。
  
  四周,是寒冷的风。
  灰蒙蒙的天空,没有人会去注意他,
  除了我——
  楼上传来孩子的尖叫,
  一个穿睡衣的女子,将一袋垃圾
  从窗口扔下。
  
  四周,依然是寒冷的风。
  当夜幕降临,他和我,被越来越
  凄清的黑暗笼罩,
  我,像一头敏感的动物——
  
  诗观:诗人应当回避集体和潮流。诗人在试图表现出对人类苦痛同情的同时,更应竭力表现出命运的某种不可理解性。诗人应努力通过对语言可能的准确把握,体现对个人写作难度的挑战。
  
  简介:张敏华,1963年出生;—国家二级法官。迄今已在《诗刊》《星星》《中国诗人》《上海文学》《北京文学》《作家》《天涯》等刊物发表诗歌 800余首;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国新诗年鉴》《中国诗歌精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等书。著有诗集《最后的禅意》。
  
  打开灯盏的内核,我看见火
  
  张慧谋
  
  打开灯盏的内核,我看见火
  看见忧郁的童年、村庄和迷失于雾里的海岸
  
  记忆,随着潮汐从一朵渔火深处走来
  父亲的身影在夜色中闪烁
  那一夜,我失眠了
  渔火像春天的玫瑰在父亲手中盛开
  
  父亲走了
  他把渔火带到比渔火更深的深处
  初春的草叶乍暖还寒
  满山红红遍了山冈
  哪一朵属于我的父亲?
  哪一朵能够承受我的泪水之重?
  
  诗观:幸福时读诗。痛苦时远离诗。心态平静时写诗。
    只有经历过痛苦和磨难,才能写出比苦难更让人刻骨铭心的诗句。
  
  简介:张慧谋,1958年出生,广东电白人。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作品》等,诗作入选年度最佳诗歌我种选本。曾任过报社记者、编辑,现提供职于某市文联,省作协会员。
  
  我们在一首诗里握手
  
  郁 金
  
  好久了,我不知道一个朋友的消息
  来北京时,我弄丢了他的地址
  他是我生命里的朋友呀
  就这样,被我不小心弄丢了
  
  我没记牢他的电话号码
  后面的四位数字,已记得模模糊糊
  我试着将这四位数字
  从O到9,排列、组合
  一遍又一遍地拨打,我清楚
  照这种打法,要等我头发白了
  才能听到那熟悉的声音
  
  也许我感动了苍天,今天
  在首都图书馆的一本新杂志里
  我找到了我这位朋友
  我们在一首诗里紧紧握手
  他的手依然刚劲有力
  暖暖的,握得我眼泪直流
  现在我知道了,我一直
  流浪在朋友的牵挂里
  朋友在他的诗里
  等着我的消息
  
  诗观:一个诗人,活在他所需的物质里,但更多地是活在他的诗里,活在他的精神和灵魂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一个用灵魂写诗的即使穷得只剩下诗歌,他喝西北风的嘴里,依然还能嘣出一两句让这个世界一愣的话来!
  
  简介:郁金,原名吕国荣,湖南祁东人。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歌月刊》《岁月》《文学报》《湖南作家》等报刊杂志,多次获全国性文学奖,诗作入选多种权威选本。与友人共同创办诗歌民刊《行吟诗人》。图书策划人。现居北京。
  
  太平湖小史
  
  庞余亮
  
  三十年前,它开始接纳死者
  二十年前,它接纳垃圾
  十年前,它消失是流浪者用工棚
  把它分居
  五年前有人赶走了那些流浪者
  几幢高楼把太平湖升高
  成为开发商补偿拆迁户的小区

[1] [2]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