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3期

希望:与改革开放同步

作者:佚名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还有年复一年的回家看看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总是牵挂大山里父亲的孤独
  今年某月某日的晚上
  玩电脑的女儿尖叫着跳起来
  “爷爷上了QQ!”
  女儿兴奋得像个小妖
  我看到了视频里父亲松树皮般的脸
  还有背后老屋剥落的砖墙
  QQ里闪现出一串微笑的符号
  父亲笑得多么灿烂
  这天涯若咫尺的QQ
  让老屋不再遥远
  父亲不再孤独
  他可以随时呼唤儿孙在眼前
  
  山乡水寨新歌谣(二首)
  朱谷忠
  
  农家宴
  云绕山,雾绕村,
  杏花时节雨纷纷,
  不觉黄昏,
  已是黄昏,
  主人留客共酒樽。
  白莲鱼,龙爪蟹,
  盘盘碟碟鲜又嫩:
  酒过三巡,
  又过三巡,
  脸比杏花红几分。
  主豪爽,客不拘,
  随来随去最销魂,
  说起吃穿,
  谈起吃穿,
  意也畅来兴也浓。
  家有钱,手有粮,
  大大方方享福分:
  不像往日。
  哪像往日,
  一年到头只愁穷。
  菜再换,酒再添,
  一醉更觉乡情醇,
  夜也朦胧,
  眼也朦胧,
  人间天上恁难分……
  
  七月晚凉
  雨过池塘荷叶香,
  归鸦声声唱晚凉,
  满村炊烟风吹散,
  桥头树下人喧嚷。
  这个坐着红木椅,
  那个靠着青竹床;
  才将茶杯换酒杯,
  又挥菜刀切瓜瓤……
  老把式,头碰头,
  新行家,膀挨膀;
  广开门路心切切,
  谈养蜂来说办厂。
  有的捏着指头算,
  有的捻着胡子想:
  倏地一锤定了音,
  掌声迭起笑声扬!
  蝉惊飞,露碰落,
  遍地月光织纱帐,
  家业兴旺人欲醉,
  今夜哟,又有美景入梦乡……
  
  根系(二首)
  卫 青
  
  根
  我是一条根
  是一棵树的根
  一棵禾苗的根
  或者是一株草的根
  这些都不要紧
  树开花、结果,是母亲需要的
  禾苗长成庄稼,是母亲需要的
  青草喂羊喂猪,是母亲需要的
  只要是有根的事物
  春天一来就萌芽的事物
  生长在田野上的事物
  它们都是我的命
  没有人看见我的生活
  但能看见庄稼、看见树、看见草
  就如同看见我的心跳
  就是从泥土中
  将我拔出来
  晒干了烧火
  我也是根啊
  燃烧着根的光焰
  
  玉米们喊我
  是玉米们喊我回去的
  一连几天了
  我耳边不时听到玉米们的喊声
  它们站在风中、站在雨中
  站在山坡上
  它们成熟了
  父亲老了,母亲卧床不起
  弟弟打工去了
  玉米们喊我,月光照我
  一连几天了
  我谋划着行程
  计算着从哪一块地开始收割
  一连几天,我睡不好觉
  梦见的全是玉米
  它们是一群光着屁股的孩子
  围着我,拉着我
  它们嚷着要回家
  我答应了它们
  周末,坐着班车回家
  
  我看见的生活(二首)
  宣家江
  
  新春联
  把心窝窝里的话掏出来
  磨成夜色。装上列车
  沿着“三农”政策的铁轨
  在一年的尽头卸下来
  卸在两张火红的门上
  新年的鞭炮叫着,跳着,炸开着
  两行燕子从门上跃起
  在祖国的蓝天越飞越高
  乡村公路
  一条公路,带子一样
  系在省城的腰上
  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吹
  带子吼起来,驶向远方
  它结着厚厚的水泥茧壳
  爬过一座铁桥
  在一片树林里游动
  又从无数苹果、梨子的肩上擦过
  泥土纷纷站起来。露出玉米的牙齿
  甜。一直甜透每一丝呼吸
  山村沸腾了!天空开满尖叫的花
  鸟用翅膀斜点路面
  松树用风朗诵阳光
  一车毛竹在路上喘息
  用一根尾梢亲吻地面
  白鹅。麻鸭。土鸡挤满车厢
  用听不懂的方言争吵不休
  其实山门已经打开
  就是泥巴也可以飞
  哦!一车苹果正在下坡
  旭日从它们的红脸蛋上
  往下滑
  溅起一地金光……
  
  印象新农村(二首)
  李 斌
  
  小洋房
  推倒土墙,推倒黄泥的砖瓦
  小洋房不会漏雨
  什么瓷盆什么锅碗什么铁桶
  再也响不起交响乐
  两层楼,四室两厅,一厨两卫
  厕所、茅坑终于走出了猪圈进入了卧室
  名日:卫生间
  马桶、浴缸、热水淋浴器一个都不少
  烟囱上的小鸟衔着树枝正在筑巢
  罐装天然气下乡抢了草木柴火的饭碗
  女主人把地砖拖得比她的皮肤还滑
  音响的声音开到最大
  男人吼得像杀猪一样的叫是没关系的
  邻人们都这个样互相欣赏
  我从这家走到那家
  坐在地坝边上
  风吹屋后的竹林飒飒的响
  前面。夕阳挂在远山的树梢
  映红我的脸,映红新农村的小洋房
  
  超市
  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
  再一个十年
  从跑腿到摆地摊。到地摊变商店
  到商店成超市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舅舅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超市
  名字和县城的一模一样
  只是多了两个字
  ——分店
  从此,舅舅不再抱着宣传单每家每户的分发
  不再骑着摩托车沿公路高吼
  “肥料到了,饲料到了”
  电视、报纸早把乡亲们教化得
  只认识两个字
  ——品牌
  
  与故乡兄弟书(二首)
  刘高贵
  
  致能人王承包
  小时候。一听你的名字
  大家就笑——
  一个胎毛未褪的小毛孩
  你能承包啥呢
  人们都说你是庄稼院里的王子
  你却说你是包产到户的第一茬作物
  祖传的宝贝
  就是吃苦耐劳
  所以,小小年纪
  你就开始承包春风秋雨
  两只勤劳的手
  既承包艰辛也承包欢乐
  忽然有那么一天
  你洗尽脚上的泥土
  说是想进城去看看
  没想到这一看
  就叫你看出了热闹
  从那之后
  你一脚城里一脚乡下
  一举一动
  都是山村新闻的头条
  有一天,就在你捐建的教室里
  伙伴们又提起了你的那篇作文
  一屋人都笑,你却没笑
  我至今还记得你说的那句话——
  人生长短都只有一次
  能承包自己
  还不够吗
  
  致老同学陈好草
  首先,我要对你说声多谢
  你送来的那一袋新米
  让我一端起饭碗
  就仿佛回到了豫南,稻子扬花的季节
  多年以前,在放学的路上
  你曾悄悄地对我说——
  等我长大了
  就把全村的长辈都养起来
  你这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
  心里有太多的报恩情结
  后来我远走他乡
  故乡的风,总是带来一些你的传说
  有人说好草富了
  连县长都来找你交朋友
  有人说你依然很穷
  饭碗里顿顿都是萝卜青菜
  更多的人则说你抠门
  汗珠子掉地上
  都巴不得再捡回来
  直到重阳节那天,在敬老院里
  听全村的老人都亲热地叫你儿子

[1] [2] [3] [4] [5] [6]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