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应用行为分析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刘惠军 李亚莉



  摘 要 自闭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对自闭症儿童的康 复训练一直是自闭症研究 的热点和难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了应用行为分析对自闭症治疗的良好效果,应用 行为分析已成为自闭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从应用行为分析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的 原理、方式、实施过程以及效果四个方面介绍了这一疗法的运用。
  关键词 应用行为分析 自闭症 功能分析 强化
  分类号G760
  
  新华社2001年报道中国自闭症儿童在40万到50万之间。而Yeargin-Allsopp等人根据美国本 土自闭症千分之六的患病率评估认为中国具有高功能和低功能自闭症的儿童应为120万 [1]。对我国现有自闭症治疗方法作简要了解后,发现目前的康复训练大多采用感觉统 合训练和各种放松训练,虽然也有非常少的研究者采用了应用行为分析的方法,但也仅是作 为综合康复训练中的辅助手段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目前,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了 应用行为分析 对自闭症治疗的良好效果,应用行为分析也已成为自闭症干预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对这一 方法的了解将会大大促进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治疗。
  
  1 应用行为分析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的原理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是指人们在尝试理解、解释、描述和预 测行为的基础上,运用行为改变的原理和方法对行为进行干预,使其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过 程。自闭症是属于儿童广泛性 发育障碍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症状有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障碍 。
  应用行为分析是行为干预的一种, 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刺激——反应——强化。治疗者向患 者提供一种或多种刺激,患者根据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治疗者对患者的正确反应提供强化 物加以鼓励,对其不当行为则不提供强化物,另外教授恰当行为以替代问题行为。与传统 的 行为疗法相比,应用行为分析的运用非常强调个体化,即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刺激和 强化策略;更注重个体内在需要,强调行为功能,巧妙运用各种行为矫正技术,从个体的需 要出发,采用“ABC”的模式消除问题行为或塑造社会适应性行为。A(Antecedents)即前提 ,指问题行为发生前的情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他人行为等,它会刺激问题行为的发生;B( Behavior)即行为,指需要干预的问题行为;C(Consequences)即结果,指问题行为发生后 的情境,也包括物理环境和他人行为等,它对问题行为有强化作用。
   应用行为分析运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突出特点表现为:(1)将动作分解为小的单元; (2)恰当地使用强化程序(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动作);(3)干预应尽早 实施(一般认为三岁之前为宜);(4)干预应长时间的实施。
  
  2 应用行为分析对儿童自闭症进行干预的方式
  
  2.1 增加社会支持和认可的行为,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由于自闭症患者社交、言语等方面的障碍,他们会产生诸如哭叫、自伤等问题行为。虽然这 些问题行为不被社会接受,但是它们与社会认可行为具有相同的功能,如提出要求、寻 求帮助、获得关注和避免困难等。当患者发生问题行为时,如果最终达到了目的,问题行为被强化,那么问题行为极有可能会再次发生。如果问题行为未被 强化,那么问题行为 就会减少乃至消失。应对社会支持和认可的行为进行强化,使 这些行为代替问题行为,从而适应社会的要求。应用行为分析就是通过对问题行为和社会支 持行为的差别强化来使自闭症患者的行为正常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运用差别强化时社 会支持行为至少会不时地出现,否则无法对其进行强化。
  
  2.2 培养新技能
  新技能是指自闭症儿童从未有过的行为,自闭症儿童对新技能的获得涉及到行为的塑造。培 养新行为的过 程可以定义为使个体不断接近目标行为而最终做出这种目标行为的差别强化过程。行为塑造 强调对目标行为和初始行为的选择以及对目标行为的分步骤强化,初始行为必须和目标行为 有些关联并且是个体已经在做的动作,至少也是偶尔做过的。在行为塑造过程中,治疗者将 初始行为到目标行为的整个过程分为多个步骤,对各个步骤实施强化直到获得该步骤行为并 能够保 持,之后停止强化,继续下一个步骤。因此自闭症儿童新技能的获得要求治疗者进行系统的 指导和强化[2]。
  
  2.3 行为保持
  指保持治疗中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在训练情境中,治疗者对患者的积极行为予以反复强化, 使患者能够在不同时间、同种情境 下重复积极行为。行为的保持需要治疗者对患者在各种情境中表现的积极行为进行强化以及 定时地对患者所学的新技能进行检验。
  
  2.4 行为泛化
  应用行为分析对自闭症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患者在特定环境中、具体时间内,从某 位治疗 者那里学习的技能和行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对不同的人都可以发生,这就是行为泛化 。因此在向患者传授新技能时不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在同一时间或由同一位治疗者来完成。 例如在家中教患者系鞋带,每系好一次都予以表扬,指导患者掌握系鞋带的新技能。在学校 ,当鞋带松开时也应提醒患者重复系鞋带的动作,并予以表扬,直到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 当鞋带松开时,患者都可以主动地系好。
  
  2.5 控制问题行为发生的前提
  问题行为的发生是有前提的,包括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哪些人在场以及任何与行为的 维持直接相关的环境事件等。对这些前提刺激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如当小 强和小刚在一起玩时,小强就会哭叫(因为小刚会抢小强的玩具),而将两者分开时,小强 就会停止哭叫。那么小刚就成为小强哭叫的刺激物,因此要减少小强的哭叫行为,就必须将 两者分开。
  
  3 应用行为分析对儿童自闭症进行干预的程序
  
  3.1 功能分析
  问题行为是由前提刺激引发,由行为后果所强化的。功能分析就是收集与问题行为的发生有 关 的前提和结果的过程[3]。功能分析的目的是为治疗患者的问题行为提供依据。功 能分析包含三步:
  第一步客观地描述问题行为,即在可观察、可测量的维度上具体说明所要治疗的行为是什 么,如儿童的侵犯行为可能会被定义为“咬、抓、刺或拉头发的尝试或发生”等。
  第二步分析问题行为发生的前提和后果。对前提和后果的分析有两种方法,即观察分析和实 验分析[4]。
  (1)观察分析。包括间接观察和直接观察。间接观察指治疗者通过对患者问题行为的知情 者的访谈 和记录来获得与问题对应的信息,一般采用调查表。直接观察指治疗者或接受过训练的人员 观察问题行为发生的过程,并在特制的表格中简单地描述问题行为,包括行为发生的时间、 地点、行为发生前的事件以及紧随行为发生的事件,除此之外还要在另外的表格中记录问题 行为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3]。很多情况下两种方法会同时采用,如果两者收 集的信息一致,说明对问题行为的功能分析是比较可靠的,可据此制订治疗方案。如果两者 信息不一致,就要进一步做功能分析。
  (2)实验分析。是指验证研究假设的过程。在系统观察的基础上形成的假设需要通过实验 证明前提 、后果和问题行为的功能联系。当发现强化问题行为的后果不止一种时,就需要用实验的方 法来验证究竟哪一种后果是真正的强化物。例如,当要求小强完成布置的任务时,他会坐在 地上拒绝完成,这时妈妈就会站起来劝他完成任务,但小强就是不听,并且 持续发生这种行为。小强的拒绝行为可能是为了得到妈妈的注意,也可能是为了逃避任务 或两者兼而有 之。为弄清到底是哪种结果强化了问题行为,就必须通过实验分析来证实。研究者需要安排 两种实验条件:一是妈妈给他讲解如何完成任务并示范引导他,他得到了妈妈的注意但不能 逃避任务;二是让妈妈对他的行为不做任何反应,他能够逃避任务但不能得到关注。观察这 两种条件下小强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从而确定是哪种结果强化了问题行为。在功能分析之 后治疗者就可以对问题行为的功能提出严谨的假设,以此为依据制定治疗方案。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