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王玲凤



  
  4 讨论
  
  4.1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与普通家庭子女的比较
  研究显示,特殊家庭子女的自我概念最差,其次为学习认知问题较多,再者是性格缺陷和情 绪问题。特殊家庭子女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自我概念 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显著劣于普通家庭子女。这些结果和国内外已有研究基 本一致,如Emery等的研究[4]表明,离异家庭儿童的外部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完整家 庭儿童。 雷玉洁的研究[5]显示,离异家庭儿童其行为及学习成绩状况与完整家庭儿童的状 况有显著 差异。钞秋玲,汪萍,何宁的研究[6]表明离异家庭的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显著低于 完全家庭 的中学生。我们调查的特殊家庭包括离异家庭、分居家庭、丧偶家庭、再婚家庭、寄养家庭 、父母残疾家庭、父母或祖父母犯罪家庭、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孩子 往往缺乏家庭的温暖或教养人管教方式不当或无暇管教孩子。如,丧偶家庭、离异家庭、分 居家庭、再婚家庭等,家庭的残缺或重组,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父(或母)的心灵上 的伤痕、恶劣的情绪或人格的缺陷除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还会引发对孩子 的粗暴、严厉、惩罚或放任不管等不良的教养方式,同时父(或母)由于在离婚、重组或家 庭冲突中花去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的教养上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又如流动家庭, 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稳定的收入,父(或母)往往缺乏管教孩 子的时间和精力,管教方式简单粗暴。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影响特殊家庭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因为家庭的特殊性,如父(或母)残缺、父 (或母)残疾或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低下或得不到父母的疼爱而感到自卑,从而导致自我概 念偏低;由于教养环境不利,教养人教养方式不当或教养人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教养孩 子,导致孩子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上进心,从而存在较多的学习认知问题;特殊 家庭家庭气氛紧张,家庭人际关系相对较差,家庭成员常常表现出痛苦、愤怒、无助等消极 情绪,部分家庭成员还可能人格扭曲,这一切都可能导致特殊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和情绪问 题。总之,特殊家庭在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家庭成员的情绪和人格,教养人对孩子的教养 时间和教养方式等方面都要比普通家庭差,因此,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各个方面 和总体心理健康状况都要显著劣于普通家庭子女。
  
  4.2 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显示,分居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流 动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较多,其次是离异、丧偶和再婚家庭子女,留守家庭子女的心 理健康问题最少。我们调查的分居家庭是一种残破家庭,父母由于感情不和分开居住。分居 家庭虽然尚未办理离婚手续,但已经处于准离婚状态,子女预感到将失去一方父母,相对于 离异和丧偶家庭,子女有更强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同时,分居的双方可能 常常发生冲突,甚至相互诋毁,家庭气氛充满火药味,使子女的家庭生存环境变得极其恶劣 。同时父母的恶劣情绪可能导致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存在严重问题。这些可能是导致分 居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在我们调查的所有特殊家庭中最差的原因。流动家庭子女随父母从 农村流动到城市,由于城市社会对他们缺乏认同感,再加上环境的改变,常使他们难以较快 地适应城市学校生活,致使学习成绩下降,出现学习认知问题。同时,流动子女的父母绝大 多数从事的是一些社会上被认为是“低下”的工作,在子女的眼里父母是一种“失败者”的 角色,致使流动家庭子女自信心不足,对父母也缺乏认同感。父母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对子 女的教养内容和方式往往存在偏差。同时生活来源的极不稳定,使他们忙于生计,无暇教养 孩子。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流动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偏多。
  如前文所述,离异、丧偶和再婚家庭由于家庭的裂变和重组,父母的心灵创伤和不良的情绪 ,家庭重组后角色的重新适应等原因,致使这些家庭不能很好地发挥对子女的教养功能,从 而导致这些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偏差。
  我们调查的留守家庭子女基本上生活在农村,在农村的学校就读,孩子由母亲或父亲单独带 养或由祖父母带养。相比于其它家庭,这些家庭经济上相对较宽裕,得到父(或母)或祖父 母的情感温暖较多,父(或母)或祖父母的教养时间较多。同时他们的同学都是来自农村, 因此他们没有流动家庭子女和城市孩子对比而产生的自卑感。再由于留守家庭是一种完整家 庭,他们也没有离异、分居、丧偶和再婚孩子所拥有的一方父母缺失的失落感和自卑感。这 些可能是留守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在我们调查的特殊家庭子女中属最好的原因。
  
  4.3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分析
  来自特殊家庭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在学习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特殊家庭的初中生在学习认知 上存在的问题更多。初中生比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更重,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因此特殊家庭 的初中生在学习认知上比小学生体现出更多的问题。
  对特殊家庭小学生的年级、性别差异的分析显示,2、3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4、5、6年 级,女生的自我概念问题多于男生。原因可能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更脆弱,对家庭的变故 适应能力更差,更需要教养人的关心和疼爱,对自己的不利的家庭环境更为敏感,从而心理 健康状况更低。小学女生比男生成熟更早,自我意识更强,感情更细腻,对自己的处境更敏 感,因此更容易导致自卑、缺乏自我认同感等自我概念问题。
  对特殊家庭初中生的性别差异的分析表明,男生的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性格缺 陷和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劣于女生。这和国内已有的研究[7,8,9]一致。原因 可能是,初 中男生比女生逆反心理更强,更容易与教养人抗争和不合作,因此教养人对男孩更容易采取 惩罚和粗暴、严厉的教养方式,男孩比女孩更少体会教养人的情感温暖,因此,特殊家庭初 中男生的人际适应和行为问题更多,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女生差。
  
  参考文献
  1 程灶火,袁国桢,杨碧秀.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15-18
  2 李国瑞,余圣陶.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研究. 心理科学,2006,29(2):451 -453
  3 Eric E. Use o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the men tal health need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 rnal of Intellectual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2005, 30(1): 14-23
  4 Emery R E, Waldron M, Kitzmann K M, et al. Delinquent behavior, futuredivo rce or nonmarital childbearing,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 among offspring: a 14 -year prospective study.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1999, 13(4): 568-579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