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聋校艺术与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
作者:周志英 冯金宝
3.2 聋校艺术与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
3.2.1 校本课程的类型
我校校本课程的形式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
必修课程是指排入课程表,有专任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教学,并规定聋生必须学习的课 程。我校的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必修课程有(除国家统一规定外):花卉、面点制作、服装 设计、手工、书法、篆刻、工艺美术、计算机等。事实上,有些课程在聋校既是艺术课程也 是职业教育课程,如篆刻、工艺美术、编织工艺等课程,既是激发聋生热爱美好生活,陶冶 情操,且被聋生所喜爱的艺术课程,又是能让聋生学会一技之长,有可能成为其今后谋生的 一项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课程。
选修课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的课程,我们把它称之为兴趣课。我校开设 了涉及艺术和职业教育内容的兴趣小组有十多个。
3.2.2 校本教材的建设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内容和基本线 索。但是,国内至今尚无聋校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除美工外)教材,而普通学校的教材对 聋生并不完全适用。在没有专用教材的情况下,我校组织教师自编教材并通过教学实践逐步 完善,以解决聋校艺术和职业教育无教材之急。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以课程设置的目标 为依据,从相关课程知识中选择既有一定学术价值更有功能性的素材。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 现力求突出应用过程和补偿功能[7]。
由于教材的编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我们 首期开发了部分教材,更多的校本课程则是以教学课例的形式对其进行了内容的初步编选。
3.3 聋校艺术与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实施也 是学校特色生成的关键环节。
《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4期(总第82期)3.3.1 教学实践,力求三个结合
为了充分开发聋生人力资源,我们围绕课程计划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中力求 做到“三个结合”,让聋生掌握一技之长。
(1)文化课与职教课、艺术课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保证文化课,加强职教课与艺术课,强调文化课要把最基础、最有用的东 西教给学生。职教课,我们要求在处理好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关系的基础上,坚持“能力本 位”[8],使聋生经过严格的系统训练,人人都学会精湛的技艺;艺术课,我们充分 挖掘聋生 的潜能,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丰富聋生的在校生活,提高聋生的艺术水平和审美情趣 ;文化课,我们重点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着眼于他们毕业离校后的终身发展。低 年级,我们侧重于学生语言学习和文化课学习,适当渗透职教思想,让学生在劳动技能和劳 动观念上受到教育。每周开设2节劳动技能课,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开设美工 、律动、书法等艺术课,培养学生初步艺术能力;中年级,我们在继续开设劳动技能课的基 础上,开设了花卉、面点制作和计算机课程,职教课时增加到每周4节,艺术类则增设了篆刻 、手工制作等课程,以增加聋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高年级加强了工艺美术课和服 装设计课。美术课的开设,不仅提高了聋生的绘画水平和审美情趣,而且促进了服装设计、 点心制作(生日蛋糕制作)和电脑绘画水平的提高。
(2)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为了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毕业后能适应社会,自食其力,我们提出了“一 专多能”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好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必修课的同时,根据志趣爱好,每 个聋生可自由选择1-2门选修课程,每周进行2-4节课的集中学习,并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 进行个别辅导和自我实践。这种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不仅使聋生真正做到了“一专多能 ”,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聋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聋生的在校生活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 习水平的提高。
(3)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
我们的职教老师和艺术老师积极探索聋校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之路,不仅注重深入浅出地教 给聋生必需的职教理论和艺术理论知识;而且更注重聋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参 与实践,用所学的专业理论指导实践。每周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课,到各类专用教室和实践 基地从事实践操作。同时,努力为聋生创造展示的舞台,在艺术教育方面,我们每年5月份 助残日期间都要开展艺能节活动,期间不仅有学生书画作品展、班级文艺节目评比等丰富多 彩的校内艺术活动,而且还多次对社会举办专场文艺汇演,并在广场、文化宫等地展出学生 的艺术作品。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对学生艺术水平的极大检验,也是学生艺术实践的重要舞台 。同时,在职业教育方面,除了学校的专用教室和实践基地的校内实践外,我们还开展“校 企合作”,让学生到工厂去实践、去练兵,使聋生真正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
3.3.2 师资建设,力求“内外结合”
师资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我校艺术教师力量较强,相比而言,职教师资力量却比较薄弱 ,缺少专业课教师,给我校的职业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有效解决这一困难,我们采用 了以名校为依托聘请教师、培训教师和训练学生同步等方法。
一方面,我们寻求本地职业中专的大力支持。例如,我校由2004年秋季招收了一个职业高中 班,学习服装设计专业,但学校没有该专业的教师。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每周四个半天由 教师把学生带到中专,由中专的专业教师为学生授课,我们的教师一边学,一边做手语翻译 。另一方面,我们还把专家聘进学校,在创设花卉专业的过程中,聘请了退休专业教师作为 我们花卉专业的校外教师,一边对我校生物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花卉专业知识培训,一边为 聋生上课。这样既解决了无专业教师的燃眉之急,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 培训学习。
同时,我们还努力开展“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在面点制作专业创设过程中,我们与 校外西点(蛋糕)店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由他们为我们培训教师,我们的教师则边学边 教。这样,在完成教师培训任务的同时也确保了教师有过硬的专业能力,造就了一支能胜任 聋校职业教育的专职和兼职专业课教师队伍。
3.4 聋校艺术和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评价是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 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跟踪管理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尝试着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以 维护我校校本课程的质量。在校本课程评价中我们采取了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评价策 略。
3.4.1 评价的多元化
在校本课程评价的实践中,我们着力改变过去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状况,将评价 作为由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分析与评估的过程。为了增强可操 作性,我们设计了校本课程实施教师评价表,用以评价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师;还要求教师通 过反思等形式开展自评。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直接感受者。教师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如 ,某一门选修课,学生都不愿意参加,或者虽然参加了却没有积极性。这样的课程显然是 不受欢迎的。值得强调的是,聋生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对校本课程的兴趣比较易变 ,往往一些外界的诱惑或干扰,就能使他们改变对校本课程的选择,所以在实践中要求教师 认真分析,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