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聋校艺术与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

作者:周志英 冯金宝



  3.4.2 评价的多样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指在进行校本课程评价时,从过分强调量化评价逐步转向对质性 评价的分析与把握,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起来[9]。我们在校本课程评价实 践中,一 般采用如下四种方法:(1)非正式评价法,即不经过考试、测验,而通过观察、问卷调查、 访 谈、自我展示等形式搜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态度以及反映出来的能力等信息;(2)真 实 评量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制作、表演等,主要评价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3)测验法,按功能分为知识测验、能力测验,分别测试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水平; (4) 考等级证书法,以知识(应知)、技能(应会)达到国家或行业某标准,取得相应的资格证 书。
  3.4.3 评价的综合化
  我们所说的综合性评价,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评价校本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 校和课程诸方面的综合因素,多方面采集和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总结经验,找出差 距,提出丰富、补充校本课程的方案。另一层含义是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聋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评估。我们特别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艺 术能力发展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使终结性评价具有客 观性和说服力。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和计划,作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起点。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评价,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很多做法还很不成 熟,几点评价策略的提出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所以不能提供操作性很强的评价体系 ,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4 实践的初步成效
  
  通过实践,提出了聋校艺术和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创建了衢州聋校艺术和职业教育的校本 课程体系;编写了部分校本教材;并开展了校本课程评价机制的探索。艺能特色学校初步形 成。
  
  4.1 聋生的身心发展潜能得到了发展,初步实现了“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4.1.1 聋生的艺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艺术成就获得社会的赞誉
  2003年以来,学生书画获首届全国残疾人书画大赛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3人次;获省一等奖 8人次,二等奖14人次,三等奖17人次。学生舞蹈节目获省一等奖3 项,二等奖5项;尤其是 我校成功地举办了6场专场文艺汇演,受到了本地区社会各界的好评,舞蹈节目多次被邀请 参加社区演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曾先后有2名学生被省残疾人艺术团选中,随团赴 马来西亚等地访问演出。学生的书画作品、手工作品也多次在广场和文化宫展出,得到了社 会各界人士的赞誉。校园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氛围,教学楼、寝室楼的走廊上挂的都是学生自 己创作的书画作品,四楼展厅里都是近年来学生创作的精品书画和手工作品,这些作品获得 了社会各界来访者的极大赞美。这些都说明,艺术教育已成为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并得到 了本地区社会各界的认可。
  4.1.2 聋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学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过实践,学校职业教育的几个专业逐渐成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 2004年9月我校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两个职业高中班,与全省普通教育同步 实现了普及15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聋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职业教育也为学校创造 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 率在逐年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表彰。
  
  4.2 校本课程的开发锻炼了教师,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了 反思意识,使其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向“专家型教师”靠拢。近年来,我 校初步形成了一支懂科研、会教学的青年教师队伍。许多老师结合教材开发实际,写出了一 批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我校艺术教师有多人次获省、市级乃至全国优 秀辅导教师奖,职业教育教师也从无到有,从兼职到专职。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和职业教 育教师队伍正在成长。
  
  4.3 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课程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 然资源的总和,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10]。在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不但原有 的学校设施,如专用教室、信息资源等校内有形的物质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像教师 特长、学生经验、家长支持等无形的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与此同时,随着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还不断开发和完善新的课程资源。如随着花卉课程的 开设,学校的花卉基地不断得到完善,并开发了《花卉》校本教材;随着艺术教育的不断加 强,学校的艺术种类不断丰富,如新开设了“十字绣”、“中国结”等课,学生创作的艺术 精品也不断增多,《编织工艺》的校本教材也已开发完成;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能力这种无 形的资源也不断得到开发和提高。新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完善是我校办学特色真正得以体现 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陈云英. 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76
  2 国家教育委员会. 关于实行新工时制对全日制盲、聋和弱智学校课程(教学)计划进行 调整的通知, 教基[1994]22号
  3 郝德永. 课程方法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337
  4 王道俊等.教育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62
  5 冯金宝. 针对聋生特点 加强职业教育.见:陈军主编. 现代特殊教育研究(上).青海: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3.200-203
  6 崔允氵郭. 从“选修课和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 教育发展研究,2000,(2):22-26
  7 吉卫田.对聋校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中国特殊教育,2004,(2):49-50
  8 郑霄锋.聋校毕业生准备式就业教育模式研究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4,(3):10-13
  9 陈玉琨 .教育评价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63-172
  10 徐继存等.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学科教育,2002,(2):1
  
  Development of 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Artistic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chools for
  the Deafs—A Case Study
  ZHOU Zhiying FENG Jinbao (Quzhou Deaf School,Quzhou,324000)
  AbstractUsing cultural education as the centraltheme which is supplemented by vocational and artistic education, Quzhou Deaf S chool is established as a special school for artistic skills. It train a group o f graduates who are multi-skilled in one specialty by practising a school-basedcurriculum of artistic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is practice, a relativel y scientific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ystem is found. Teaching methodologies tha t are suitable to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school are summarized. We also explore d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trategies of thi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mpl ementation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has enhanced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 onal capabilities and artistic aptitude of the deafs to some extent. It furtherimproves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 of the teachers.
   Key wordsschools for the deafs development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责任编校:赵小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