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WISC-Ⅳ的新变化及其在特殊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孔 明 黄启兵



  摘要 本文介绍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相对于之前各个版本在内容、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改进,分析了WISC-Ⅳ在临床效用和诊断功能方面的优势及在特殊教育评估领域中的应用。WISC-Ⅳ中国版今年即将出版发行,势必对我国特殊教育评估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WISC-Ⅳ 特殊教育评估 临床诊断
  分类号B848.5
  
  由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D. Wechsler)编制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Th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WISC)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个人智力量表之一[1]。自公开发行以来,WISC被广泛应用于识别智力低下、安置特殊儿童、临床干预和神经心理学评估等方面[2],实践和临床效果显著,是特殊教育评估领域的重要测评工具。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自1949年首次发行以来,共经历了三次修订。1974年WISC完成首次修订并出版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1991年,研究者又对WISC-R进行修订,出版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Ⅲ)。2003年,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完成了第三次修订,出版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WISC-Ⅳ的设计吸收了当代智力理论、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最新成果,与前面几个版本相比,更加强调测验的临床效用和在特殊教育评估领域的应用,因此该版本在北美公开发行和使用以来,在临床心理学、特殊教育评估等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在我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只有WISC-R的中译本WISC-CR(《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至今已经在全国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了二十多年,基于人口统计资料的标准化样本早已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相关的部分题目已经陈旧过时,因此,有必要引进最新版本WISC-Ⅳ。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主持下,修订WISC-Ⅳ、建立中国地区常模的工作正在积极进行。
  本文将从内容、结构、功能等方面介绍WISC-Ⅳ相对于之前各个版本的改进,分析WISC-Ⅳ在临床效用和诊断功能方面的优势以及在特殊教育评估领域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特殊教育评估、临床诊断、学校心理等实践领域有所借鉴和启发。
  
  1WISC-Ⅳ的新变化
  
  与前几个版本相比,WISC-Ⅳ首次对量表的结构、内容作了大幅度调整,不仅更新了常模、增加了部分新的分测验,而且改进了设计理念,改变了记分方法,使得测验的结果更有助于特殊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准确的解释和临床判断,在特殊教育评估方面的功能也更加强大。
  
  1.1WISC-Ⅳ的结构变化:从两因素结构到四指数结构
  WISC-Ⅳ之前的所有版本(WISC、WISC-R、WISC-Ⅲ)都是两因素结构,即:智力由言语和操作两个主要因素构成,因此整个量表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大部分。在WISC-Ⅳ中,量表结构变为一种“四指数”结构[3],即言语理解指数、知觉推理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和加工速度指数。图1描述了WISC-Ⅲ到WISC-Ⅳ测验结构的改变。
  
  WISC-Ⅳ结合当前儿童认知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基于智力理论、临床研究以及因素分析的结果,对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予以更多关注,因此,在量表的结构方面有了重要的改变。工作记忆指数和加工速度指数,被直接纳入量表结构中,有专门的分测验对这两个指数进行测量,而不是像WISC-Ⅲ中,从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中抽调出几个相关的分测验对这两个指标进行计算。WISC-Ⅲ中,10个核心分测验(Core Subtest)分布在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上;而在WISC-Ⅳ中,10个核心分测验分布在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4种指数上。WISC-Ⅲ中的言语量表在WISC-Ⅳ中进一步细分为言语理解分测验和工作记忆分测验两部分;同样,操作量表被细分为知觉推理分测验和加工速度分测验。WISC-Ⅳ除了10个核心分测验外,还有 5个补充分测验(Supplemental Subtests),用以提供认知和智力功能方面的更宽泛的样本和信息,也能用作核心分测验的替代测验。
  这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历次修订中,首次对量表的整体结构进行改变。由于在修订过程中结合了认知发展、智力评估与认知加工的最新研究成果,WISC-Ⅳ比它的先前版本更能反映当代科学的最新发展。它的计分方式的改进使得智力测验的结果可以更细化地分类,使教育工作者及临床工作者可以更便捷地判断出被试在特定认知功能方面的优势或劣势。
  
  1.2WISC-Ⅳ的内容变化:分测验的增加
  WISC-Ⅳ不仅结构上有很大的调整,在分测验的变动上,也是历次修订中变化幅度最大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第一次修订,只是修改了部分题目,分测验的数目没有变化;第二次修订只增加了一个新的分测验;而第三次修订则结合了当代认知发展、智力评估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删去三个旧测验,增加五个新测验,进一步增强了对流体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的测量[4]。
  所谓流体推理(Fluid Reasoning)是指“对抽象概念、规则、原理和逻辑关系进行操作的过程”[5]。当代很多认知功能理论都强调流体推理的重要性[6],为此,WISC-Ⅳ增加了三个专为测量流体推理能力而设计的新的分测验:矩阵推理(Matrix Reasoning, MR)、图画概念(Picture Concepts, PC)和词语推理(Word Reasoning, WR)。此外,很多研究表明,工作记忆是流体推理和其他高级认知过程必不可少的要素,与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有着很高的相关[7]。因此,WISC-Ⅳ加强了工作记忆的测量:首先,是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第三版中的字母-数字排序分测验调整后作为一个新的分测验纳入;其次,对算术测验也作了修订,提高了对于工作记忆的要求;另外,背数测验(Digit Span)的常模被细分为顺序背数和倒序背数两个部分。当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加工速度是认知功能的一个重要的指标[8],在对儿童的测量中尤其重要,因为其与神经心理发展、其他认知能力以及学习都有关系。已有研究发现,信息加工速度与以下几种因素都存在高度相关:智力[9]、阅读的成绩[10]以及高级流体任务对工作记忆利用的有效性[11],并且信息加工速度对癫痫症、注意力缺失(Attention Disorder)、多动症(Hyperactivity Disorder,AHDH)以及脑外伤等神经心理状况很敏感[12],为此,WISC-Ⅳ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测验——划消(Cancellation),来加强对加工速度的测量。此外,WISC-Ⅲ中的图片排列(Picture Arrangement)、拼图(Object Assembly)和迷津(Maze)三个分测验在WISC-Ⅳ中被删除。斯腾伯格曾指出,“快即聪明”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盲目地接受这个假设可能是错误的。因此,删除这些分测验除了为使测验的总数不至太多,也是为了减少对速度的强调。
  
  1.3WISC-Ⅳ衡量智力的指标的变化:从合成分数到加工分数
  与前几个版本相比,WISC-Ⅳ不仅更新了常模、增加了部分新测验,在衡量智力的指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的智力测验强调在认知功能的总体水平上将个体分类[13],即注重测验的甄别功能。如WISC和WISC-R通过提供三种智商分数(言语智商、操作智商以及总智商)来鉴别出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随着20世纪50年代特殊教育的发展,对儿童学习障碍的鉴别和诊断成为迫切的需要。因素分析技术被用来探究智力的实质,研究者开始发现智力更细化的领域,智力测验的解释也开始强调个体在更细化的认知功能领域的表现[14]。因此,WISC-Ⅲ中除三种智商分数外,还提供了4种基于因素的指数分数:言语理解指数、知觉组织指数、抗干扰指数、加工速度指数。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