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聋生自然手语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吕雪晶 王爱英



  《中国手语》(修订版)中共有5587个手语单词,词汇量明显不足。学生根据生活、学习需要创造了很多自然手语。
  2.2.1常用词语
  如:罗嗦。学生的自然手语有多种表达方式,比较形象的是:一手或双手伸拇、小指,抵在下颚转动。
  了不起。右手五指张开,手心朝左,指尖朝上,前后微微摆动,表示对方很厉害。
  有些词语似乎可以用《中国手语》中的字词来组合,但聋生却另有自己的创造。
  如:吹牛。
  按照《中国手语》的文法手语规则,应该是先后打“吹”和“牛”两个手势。
  学生的自然手语则是:一手伸拇、小指,拇指尖放在嘴边做吹状,同时手向下移动。吹牛乘公共汽车
  坐车(乘公共汽车)。
  若按文法手语来推测,应该先打“坐”,再打“车”两个动作。
  学生的自然手语则是:一手轻握拳举在头旁边,前后轻轻摆动,表示乘车时手握拉环的样子。
  这些词语,自然手语也大多用一个手势动作来表示。
  2.2.2流行词汇
  有一些社会上流行的或新兴事物的词汇,《中国手语》中尚未收集或不可能收集的,学生当中就有了很形象的手势。
  如:笔记本电脑。
  ①双手横伸,掌心相贴,右手打开90°。②双手前伸,掌心向下,手指弯曲做打字状。
   这个手语已经收录在《计算机专业手语》中了。
  汗。这不是“流汗”的意思,而是表示惊奇之意。这里学生也用拼音字头,即一手打手指字母“H”指式,从头部向脸颊划下,并表现奇怪的表情。
  帅。一手伸拇、食指放下巴上,食指划过下巴并收拢。表示长相很酷。
  左手伸拇指,右手中、无名小指横伸,左右抽打两下,表示非法的行为。黑社会
  2.2.3成语
  一些《中国手语》中没有成语(或四字固定词语),学生也创造了一些很简洁的自然手语。如:半信半疑。一手打手指字母“B”的指示,拨弄两下耳朵。
  偷偷摸摸。一手食、中指直立,在左右脸颊各划一下。
  甘拜下风。双手合十,从胸部移到头前方。
  全力以赴。一手五指微曲,手心朝上,在胸前用力稍向上移动并握成拳头。
  奋不顾身。左手伸拇、小指,手心朝内;右手伸五指在鼻子上虚抓一下,在甩向左手指时张开,同时掌心与左手相撞。
  胡思乱想。双手五指撮合,指尖向下,手背朝外,在胸前交替由下向上划动。
  这些成语的手势动作与《中国手语》中的成语词汇动作相比较,不是由字词组成的,完全是用动作来表示词义的,因此更为简练。
  2.2.4多义词
  汉语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常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新”这个词语,就有新鲜的、更好的、新近的等等意思,还包含一种独特、新奇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怪”。学生的自然手语是这样表示的:一手握拳,向上弹出食指,表示与众不同的、很突出的意思。
  “明白”这个词,是表示“知道”的意思,但在表示不耐烦、看不起的感情时,学生就用了另一个手势动作:一手五指张开,中指搭在食指上,贴在眼睛下部;翻转手掌,掌心向外推出并弹开食、中指,并显示不耐烦的神情。
  “滚”这个词在《中国手语》中是:双手食指横伸,指尖相对,一前一后交替向前滚动。可见,这是取“滚动”的意思。但这个词还有“滚开”的意思,学生的自然手语是这样的:左手伸拇、小指;右手五指张开,手心朝下,用手背将左手弹开。或者是:左手伸拇、小指;右手拇、中指相捏,弹出中指的同时,双手向反方向移动。“恶心”这个词,既表示“有要呕吐的感觉”,也表示“生厌恶的感觉”。《中国手语》中取第一个意思。对于第二种意思,学生的自然手语是这样的:一手直立,五指张开,拇指尖抵在眉间,面露厌恶状。
  由此可见,一词多义(多手势动作)也是我们在编辑《中国手语》时应考虑到的问题。
  2.3表示短语和句子的自然手语
  2.3.1短语
  我们打文法手语,遇到短语时,通常是将《中国手语》中的词汇,按汉语语法逐个打出来。但学生通常不是这样的。
  如:到社会上。
  北京手语的“社会”是:左手握拳,手背朝上;右手伸拇、小指,在左拳上划半圈;“到”是右手伸拇、小指,指尖朝前,向下一顿。
  学生就将这两个手语合起来:左手握拳,手背朝上;右手伸拇、小指,向左拳上一顿。形象简洁。
  北京手语的“知识”是:一手拇、食指相捏放在眼睛下面,然后弹出食指。
  打“知识丰富”这个短语,学生的自然手语是:一手的拇、食指都相捏放在眼睛下面,然后弹出食指。必要时,还可以用双手,表示眼界极其宽广。
  “知识贫乏”则是:一手拇、食指张开,放在眼睛下方,然后食指与拇指相捏。表示眼界窄小。
  与此相关的“长见识”是:双手五指撮合,放在眼睛下方然后张开五指。
  推卸责任。
  右手五指成“]”形,从左肩上向外推出。即表示把自己的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
  还有一些带“不”、“没”的短语,学生的自然手语中都不出现否定词。
  如:“合适”一词是双手各伸拇、食指,手心朝内,快速相撞一下,同时收拢食指。
  “不合适”则是:双手各伸食、小指,手心朝外,食指快速碰撞一下并收拢。
  不喜欢。一手伸出小指,指尖朝上,点在胸前,然后向外移动。
  不顺眼。一手伸出食指,先后在左右眼睛下方点一下,然后与拇指相捏。
  不认识。双手伸拇、食、中指,手背朝外,然后双手相碰,同时收拢食、中指。
  没意思。一手直立,五指微张,食指在下巴上轻点几下。
  2.3.2句子
  《中国手语》中收录的都是词语,而一些简单的句子,学生也会用很简洁、很形象的手语表达。
  出事了。双手分别虚握,手背朝下;同时弹出食、中指(食、中指相叠)。
  我服了(或我输了)。双手五指张开,手背朝外,分别放在胸前,然后外翻,手心朝外,做投降状。
  管好自己。双手拇、食、中指相捏,手背朝上,从中间向两侧平移,再折而向下,成“Π”。
  
  不要再辩了。
  ①双手伸拇、小指,用右手拇指敲一下左手拇指;
  ②右手五指张开,左右摆动几下。
  其实就是“辩论,不要了”,这是自然手语中常用的语序。
  我错了,不好意思。
  右手伸拇、食、小指,手心朝内,食指点在眼睛下方,然后翻转,手心朝外,五指张开。
  什么事情都不管。
  ①右手伸食、小指,掌心朝左置于肩上。
  ②抬起右手,五指合拢,然后用力向外一甩。
  
  3由聋生自然手语得到的启示
  
  以上将学生的自然手语与“中国手语”进行了比较,其目的并非是来证明孰胜孰劣,而是希望从比较中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既然在聋生群体中,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是并存的,那么如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呢?这就需要从事聋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学习《中国手语》的同时,还必须了解并基本掌握学生的自然手语,这样既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沟通,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效果。另外,教育工作者还能够从这些手语中找寻规律,探究聋生的思维特点,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
  其次,根据对学生自然手语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手语的共同特点是简练、形象,这对我们修订《中国手语》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中国手语》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一些阻碍,笔者认为除了单词量不足以及大量使用拼音字头与手语的直观、形象化特点不太符合之外,还有以下三个重要原因。
  原因一:汉语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常有不同的含义,而《中国手语》中手语词汇固定的手势动作显得过于单一。比如上文提到的“恶心”一词,《中国手语》中只表示“有要呕吐的感觉”,而忽略了“生厌恶的感觉”这个意思。
  

[1] [3]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