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国外学生评价教师有效性教学的研究综述

作者:柳恒超 许 燕 赵会春



  摘要 有效性教学的学生评价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这种方法主要关注教学过程的特征。大部分研究证明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多维结构,由学生来评价有效性教学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能产生中等水平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有效性教学 学生评价
  分类号B842.3
  
  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个概念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1]。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评价有效性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学生评价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本文就有效性教学的学生评价的有关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
  
  1有效性教学的含义
  
  在如何评价、测量教师的教学效果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态度和倾向,一种关注于教学效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另一种关注于教学过程,即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师特征和教师行为。
  很多研究是从教学结果的角度来定义有效性教学这个概念的。例如,他们认为有效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所产生的可证实性结果的教学。在教育实践中人们更是倾向于把学生成就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但是这种做法在教育哲学和方法上都存在一些问题[2]。首先从哲学层次上看,根据其他人的成就来评价另一个人是不公平的。在教学评价中这样做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完全的责任。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自己的智力、动机水平、原有的知识水平,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因素。从方法的角度看,测验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还没发展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水平。
  而通过测量课程、教师特征和教学行为来评估教学的有效性却没有如此的复杂。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决定应该测量哪些特征和行为,而且这种方法也更适合于学生评定。正因为如此,大部分研究者都从过程的角度探讨哪些教师特征和教学行为是有效的。
  Gagné从教师特征出发,提出了可适用于任何一种教学的12种学习条件[2]。其中3种学生内部条件为,注意定势;动机;发展准备。9种学生外部条件为,激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给学生提供结果信息;刺激学习者回忆起已获得的对新的学习的要求;呈现学习刺激;指导学习过程;提供反馈;评价学生表现;为把学习用于新的环境提供支持;采取措施保持知识。
  美国著名教学评价专家Doyle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教师有效性教学的特征[2]:帮助学生识别重要性;保持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保持学生的注意;保持明确的目标;依赖学生先前学习的结果;清晰地呈现材料;提供恰当的结构;指导学习;提供反馈;帮助巩固知识;容易达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充分了解本学科;强调重要的内容。
  Cohen的元分析提供了在教学评价中应该重视的一些课程、教师特征[3]:帮助学生区别何为重要的东西;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使知识的呈现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满足班内各种水平学生的需要;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意识到课程的目标;帮助学生把先前的学习带到新的学习中;清晰地呈现学科知识;内容适量;指导学生;提供有用的反馈;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帮助学生保持已学的知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感到挑战;充分了解本学科;强调学科重点。
  Feldman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有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分为提供知识、与学生交往、管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一共包括20项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这些特质或是在实验研究中由学生区分的,或是根据具体特质与学生总体评价的相关来加以推断的[4]。这些特质有:⑴教师在课程和学科知识方面激发学生兴趣;⑵教师对学科专业或教学的热情;⑶教师的学科知识;⑷教师掌握知识的宽度;⑸教师对课程的准备和组织;⑹表达和解释的清晰性与可理解性;⑺教师的教学技能;⑻教师对课堂水平与进步敏感并且关心;⑼课程目标和要求很清楚;⑽材料的性质和价值有相关性且有效用;⑾补充材料和教学辅导内容的有用性;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影响;⒀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⒁教师个人特征、人格;(15)教师对学生进行反馈的性质、质量和频率;⒃教师鼓励提问并能开放的讨论其他观点;⒄智力上具有挑战性,鼓励独立思想;⒅教师关心和尊敬学生,对学生友好;⒆教师可接近并能提供帮助;⒇课程的难度和功课量。
  Pam Sammons在研究了大量有关研究以后,认为知识学习定向的有效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结构化的学习时间的安排;教学在智力上具有挑战性;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环境;最大化的师生交流[5]。
  Elaine Kolitch和Ann V. Dean认为,在评价教学有效性的背后存在着关于知识、学习和教学、评价目的、师生关系的先验假设[6]。他把当前问卷中所描述的教学行为分为两种范式:灌输性的教学模式(the transmission model of teaching)与批判性的教学模式(the “engaged-critical” model of teaching)。灌输性的教学模式深受实证主义的影响,认为知识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的,并通过学习结果表现出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行为被看作是输入信息,而学生的学习是吸收信息。与灌输性教学模式相反,在批判性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对外部世界持一种批判的观点,应该经常问这样的问题,即我们在课堂上的所作所为与建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有什么关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生活和观点被认为是产生知识的出发点,知识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完成的。Ann V. Dean还提出了一些体现批判性教学模式的本质的评价项目:教师鼓励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学生被邀共同设计课程;教师能促进课堂对话;课程反映了不同群体的统一性;教师的教学遵循了关心行为模式;教师对学生的需要有真诚的反应;课堂教学融入了学生的个人知识;教学能有效地使用合作学习策略;教师教学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师是在一个历史背景中呈现知识;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把课程与社会正义结合起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特征和教学行为应该是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对象,研究者一般是从知识的准备、呈现,课堂管理,师生关系,正确的评价等方面来认识有效教学的。Elaine Kolitch与Ann V. Dean的认识更符合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
  
  2有效性教学的多维性
  
  在有效性教学的学生评价研究中,其维度结构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关于有效性教学的维度问题存在两大对立的观点,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有效性教学是多纬度的,即有效性教学是由几个具体因素组成,单个项目或一组项目无法达到评价的所有目的。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教学是单维的,并假定在所有有效性教学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普遍性的共同特质。经过一番争论,研究者在学生评价多维性上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的看法。但是对于是用多个项目还是单个总体性项目来评价有效性教学还是存在争论的。一部分研究者主张用一个总括项目或各个具体项目因素的加权平均来评价有效性教学,这样可以给教师教学一个总体的评价;另一部分研究者反对使用总括项目而主张使用各个具体因素的得分对有效性教学进行评价,因为这样有利于给教师提供诊断性反馈,而且这些具体因素与个体效标的相关要高于一个总体评价项目与个体效标的相关;同时,整体评价会与一系列可能引起学生评价偏差的背景变量结合在一起,难于解释评价的数据结果[7]。学生评价教学效果的多维观不仅从理论和经验上得到支持,而且在很多实证研究中也得到了检验。如,Warrington在密西根州SIRS问卷中,包含了教师投入、学生兴趣和成就、学生与教师相互作用、课程要求、课程组织5个维度[8]。Frey的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特征分为教学技能和师生交往两个大的维度,其中包括有组织、计划性、表达清晰性,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考试与评分,课堂讨论,教学[9]。Centra总结了以往的关于教师效能的研究,发现多数研究都包含3个维度:教学的组织、结构或清晰度,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或关系,教学技巧、表达或讲课能力[10]。Marsh分别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学生评价教学质量量表(SEEQ)的九大维度:学习材料与价值感、教学激情、教学组织、师生交流、师生良好关系、教学范围、考试与评分、分派和学习负担及课程难度九大维度[1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