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残疾学生

作者:赵向东



  摘要 作者通过对北京地区13所高等学校中的残疾学生、部分健全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归纳提炼出目前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特点、问题及应改进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文探讨的全纳式高等教育模式对残疾大学生的培养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和谐与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北京 高等教育 残疾学生
  分类号 G760
  
  1 引言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体检标准的修改与放宽,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到目前为止,已经学成就业的残疾学生人数已达3万多人[1]。可以说,全纳教育的曙光已经在中国的普通高校里初露端倪,显示出了美好的前景。但是,我国的高等学校目前为残疾学生,特别是视觉损伤、听觉损伤学生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支持还比较贫乏,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残疾学生还有许多学习上、生活上、经济上的困难和问题。本项调查拟通过对北京地区13所高校中的残疾学生、健全学生以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普通高校全纳教育的可行性及目前仍存在的诸多问题。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北京地区13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残疾学生和部分健全学生及教师。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调查研究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的知识,采取问卷、访谈,实地考察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向北京地区13所高校发放了调查问卷240份,回收171份。回收率为71 %。在13所高校中,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作为首都北京唯一一所残疾人高等教育机构,是本项调查的重点,发放问卷较多。其中听力残疾学生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次是视力残疾学生。而肢体残疾学生较多分布于其他高校。另外,还向有关高校的健全学生发放了8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50份,回收率为62%。健全学生人数分别为:北京联合大学25人,首都师范大学9人,其他高校16人。残疾学生调查问卷情况详见下表。
  
  3.2 几个重要问题的分析
  本次调查重点设计了6个开放性的问题,基本涵盖了残疾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下面围绕这些问题,择要进行分析:
  3.2.1 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对残疾学生自身成长和未来发展的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残疾大学生非常赞成进入普通高校学习。他们认为,大学的生活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交际、沟通、处理困难问题等。有的残疾学生认为,在普通高校学习,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自信,可以充实自己,结交许多健全人朋友,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可以说,大多数残疾学生对进入普通高校学习,都抱持一种积极、肯定的看法,认为正面意义大于负面意义。但也有个别残疾学生对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持消极看法,认为“走进社会找工作常常被拒绝,被健全人欺负,没有人帮助他们”,上普通高校也没什么意义。这虽然是个别残疾学生的看法,却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的社会对待残疾人仍存在偏见和歧视,排斥残疾人的现象的确存在。
  3.2.2 残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残疾学生在普通高校学习,只要在生活方面能自理,一般都过得去,但学习上的困难,是决定学业成败的主要因素。这一点必须引起高校教师、管理人员的重视。调查结果显示,肢体残疾学生对体育课普遍感到不适,许多残疾程度较严重的学生,如拄双拐或坐轮椅的残疾学生,认为体育课的内容和考核标准比较死板,生硬。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变通一下有关体育课的内容和考核标准,让肢体残疾学生在体育课上既有所收获,又不至于太难堪。
  听力障碍学生在学习上所遭遇的困难最大。具体而言,听障学生普遍感到英语难学,这是最令他们困惑的事情。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听障学生认为,在英语学习上很困难,成绩不理想,不理解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听障学生感到英语难学,除了自身的听力障碍这一主观因素外,英语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尽合理,也是一大原因。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听障学生对此尤感困难。该学院的听障学生是通过单考单招途径,从全国各地的特殊学校招来的,他们的英语基础很差,普遍没学过高中英语,而入学后,直接跳读大学英语,自然感到困难。别说是只有初中英语水平的听障学生,就是健全学生,跨越这样的门槛,也很难适应课堂英语教学的。再加上英语课程一周才三节,时间太少,所以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进展缓慢。
  听障学生感到,大学的教师不了解汉语手语,对聋学生的教育造成问题。即使是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这样的高等教育机构,也不是所有教师都懂手语,有些专业课教师就用口语上课,导致一些听障学生不懂教师讲的是什么课,一头雾水,感到是浪费时间。听障学生认为,讲课的教师应该会手语,并讲授一些学习方法,这对他们的学习非常重要。至于其他普通高校,目前招收的听障学生太少,简直是凤毛麟角。如果这些普通高校配备少量的手语翻译,代记笔记人员等,听障学生到普通学校学习,应该不会有多大困难。
  此外,一些听障学生表示,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理解,教师上课总是按书本上的内容讲,很少解释,又让学生按书上的习题照着做,他们感到困难。还有的教师讲课与专业课本不相符合,造成听障学生理解困难,如计算机专业课、数学课、化学课等。还有的听障生反映,有的教师讲课速度太快,他们跟不上,听障学生要求专业教师多给些个别帮助和辅导,以增进理解。
  调查结果显示,视力损伤学生感到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缺少教材,课程设计不合理,参考资料种类和数量不足,学校的书籍尤其点字读物太少,可供学习的字表缺乏,课外时间不足。
  3.2.3 需要改进的大学校园设施
  大学校园的各项设施,包括建筑物内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文体设施等,是一所学校的硬件,也是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残疾学生入读一所高校,其学业的成功与失败,除了能力、素质等主观条件外,学校校园的各项设施是否方便实用,是否存在各种障碍和限制,直接关系到包括残疾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普通高校,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建筑物的出入口,存在不利于残疾学生行动的各种障碍。许多学校的教学楼没有电梯,没有手扶栏杆,这样对于行动不便的学生来说,太不方便,应该有所改进。另外,洗浴也成问题,一般是学生一起在大澡堂子里泡,很不方便,应该设置单独浴室。对于肢残学生来说,无论是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还是食堂、医院等,如果加了坡道或安装上电梯,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出行。某高校只有一位男同学使用轮椅,由于校园内缺乏无障碍设施,给这位同学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困难和烦恼。在他看来,学校内到处是障碍,行动十分不方便。
  如果说有形的障碍给肢体残疾和视觉损伤的学生带来了行动上的不方便的话,那么无形的障碍,则为听力损伤学生造成了同样的困难。所谓无形的障碍,其实就是信息接收上的障碍。学习活动是一种信息接受过程。对于听力障碍学生来说,学习上最大的困难就是信息接受的不畅通。无论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还是同学之间交流,信息都是通过声音这一媒介进行传播的。由于听力损伤,听力障碍学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准确接受别人的信息,这对他们掌握知识、正确地思考,都非常不利。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听障学生都希望教室里安装导线,便于麦克风等通讯设备的使用。他们感到,主要障碍是一些课程学起来有点困难,原因主要是通讯方式跟不上。他们认为,上课使用的教室太大,室内音响效果较差。聋学生感到他们在上课时有许多信息未接受到。他们还希望,在宿舍里安装ADSL上网宽带,便于上网自学。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