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613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与自主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

作者:单志艳



  可见,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预测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
  
  4 讨论
  
  4.1 不同学校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N校和S校在能力自我效能感方面差异显著,N校学生显著高于S校学生。N校为一所在艺术教育方面很有特色的学校,每班有1/4到3/4的学生是校民乐团成员。另外,学生家庭大多经济状况比较好。N校为市郊一所普通小学,有一些学生来自市郊农村,也招收寄宿制学生,学校规模较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区别较大。为何两所学校学生的能力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是家庭背景原因,还是艺术教育能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从家庭经济状况分析,一般研究认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父母比那些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父母对子女自我效能发展的影响更大[13]。从音乐教育的角度分析,有人认为音乐教育能使人具有宽阔平和的胸襟、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相互交流的需求,能有效塑造个体的健全人格……[14]。笔者请教了一些专家,专家认为艺术教育对提高个人的自信心是起一定作用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和音乐教育综合作用,提升了学生的能力自我效能感,还是二者中的一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此结果尚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4.2 不同年级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从4到6年级,总体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均无显著差异。在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差异显著。进行多重比较之后发现,总的效能感分数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但是能力自我效能感在4、5年级和6年级之间,有明显的不同。6年级是小学高年级能力自我效能感明显提升的时期。
  
  4.3 不同性别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小学男生和女生在总体自我效能感、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上都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女生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显著高于男生。这一结果与以前的一些研究有所不同。Eccles的研究认为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在数学和体育方面有较高的效能感,而女性的英语效能感较高[15]。Pajares也认为自我效能和自我监控学习策略上存在着性别差异[16]。Phillips 和Zim-merman也发现女性比男性的效能感低,尽管这种性别差异在三年级到五年级时还未出现,只是到九年级时出现。而其他的研究认为在更小的时候就出现了这种差异,如Entwisle和Baker,Frey和Ruble的研究发现在小学的早期,女生的效能感就低于男生[17]。这些研究都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原因可能是,“不少教师总认为女孩子听话、安静文雅,但是脑子不够灵活,喜欢死读书;男孩子虽然调皮捣蛋、好动,但是脑子灵活、聪敏。一些老师常常对女孩的某些消极的个性特点加以鼓励,而对男孩的某些积极的特点加以批评甚至惩罚。教师对男生的批评多于女生,所以在小学里,女学生往往超过男学生,担任班级工作的女学生多于男学生,……”[18]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班级管理上,女生都占有优势;来自教师和他人的消极评价影响到自我评价,低自我评价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自我效能感。另外,有研究表明,“(儿童)从学龄期起智力上明显出现性别差异,女性智力优于男性。但这种优势到了青春发育期就开始下降。”[19]小学阶段女生总体上学习成绩好于男生,自我效能感问卷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国外科林斯、斯库克和托马斯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国内孙德军、王振宏等人也有类似的研究结果[20-22]。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女生低很多。
  
  4.4 小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分析
  小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策略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预测其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此研究与以前的研究得到了大体一致的结果。
  
  5 结论
  
  5.1 613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统计结果
  5.1.1 613名小学生的总体自我效能感较高。
  5.1.2 N校和S校小学生整体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能力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N校学生显著高于S校学生。
  5.1.3 从4到6年级,无论是总体自我效能感,还是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均无显著差异。进行多重比较之后发现,在能力自我效能感方面,6年级与4、5年级存在显著差异,6年级学生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4、5年级。
  5.1.4 小学男生和女生在总体自我效能感、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上都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女生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显著高于男生。
  5.2 613名小学生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各个维度之间,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策略的相关都极其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预测其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缪小春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 Schunk,D.H., Ertmer,P.A. Selfregulation and academic learning: Selfefficacy enhancing interventions.In M.Boekaerts,P.R.Pintrich & M.Zeidner(Eds.).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Academic Press,2000.631-649
  3 BouffardBouchand,T., Parent,S., Larivee,S..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on selfregulation and performance among junior and senior highschool age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1991,14:153-164
  4 Nolen,S.B..Why study? How reasons for learning influence strategy selection.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6,8:335-355
  5 Lent,R.W.,Brown,S.D., Larkin,K.C. Selfefficacy in the prediction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perceived career options.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6,33:265-269
  6 Pintrich ,P.R., De Groot,E.V..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33-40
  7 A·班杜拉著.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缪小春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05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