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613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与自主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

作者:单志艳



  摘要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613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与自主学习策略的关系。结果如下:(1)613名小学生的总体自我效能感较高;(2)两所学校之间小学生能力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3)在能力自我效能感方面, 6年级与4、5年级存在显著差异;(4)小学生在总体自我效能感、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5)小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策略相关显著,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预测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自主学习策略 状况 关系
  分类号 B844.1
  
  1 问题提出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班杜拉(A·Bandura) 创建的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因此,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1]。它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自我效能是对能否达到某一表现水平的预期,产生于活动发生之前。第二,自我效能感是针对某一具体活动的能力知觉。第三,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否达到某个目标或特定表现水平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个体与环境、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人既是社会的产物,又影响、形成社会环璋。自我效能感就是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它控制着人们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并通过它控制着人们所处的环境条件。所以自我效能感是自我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动力因素。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生对自主学习策略(strategy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的运用。申克和艾特默指出[2],自我效能感在自主学习的计划、行为表现和自我反思阶段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运用更多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不管自己先前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他们的学习都会更努力,更加持之以恒。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使用的自主学习策略也更为有效。他们能够更为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时间;面临学习困难时,或者解决理解性的问题时,更能够持之以恒。并且,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他们对自己监控的学习结果所作的自我评价也在提高[3]。淖伦认为[4],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比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多地运用深加工认知策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策略。对学习科学和工程的大学生所做的研究也表明,高自我效能感影响维持高学业成绩所需要的学业坚持性及相关策略[5]。宾特里奇和迪·格鲁特也发现[6],学业自我效能感既与认知策略的使用有关,又与通过使用元认知策略所进行的学习自我调节有关。布法尔布沙尔的一项研究中,比较清晰地阐明了效能信念对认知功能的因果作用。学生或高或低的效能信念是通过与假想的同伴准则相比较而逐步获得的,而不论其真实行为表现如何。认知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效能感得以提高的学生比自以为缺乏这种能力的人,会为自己设定更高的抱负,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更大的策略灵活性,获得更高的智力成就,更准确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质量[7]。周勇、董奇所作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比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运用更多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以及自我调控的学习策略,并且坚持性会更长[8]。周国韬[9]、李荟等人、[10]、 胡桂英[11]等的研究涉及了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的关系。
  在国内,有关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研究大多是相关研究,对于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最多,其他研究为自我效能感与成就目标定向、归因等等,对于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很少,本研究考察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与自主学习策略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研究的被试为北京市两所普通小学4到6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649份,收回有效问卷613份,回收率为94.5%。被试情况如下:
  
  2.2 研究工具
  自我效能感问卷是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王凯荣等编制的《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修订而成。问卷分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共8个题目(以下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简称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简称行为自我效能感)。能力自我效能感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9。问卷总的一致性系数为0.86。问卷采用likert 6点量尺评分,从“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分别记1—6分。得分高者,表明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高。
   自主学生策略问卷采用的是笔者自编的《自主学习策略问卷》[12],又进行了修订。问卷共42个项目,六个维度,分别为学习内容的自主性、时间管理、学习策略、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学习环境的控制;问卷采用likert 6点量尺记分,分别为从“非常不符合”(1分)到 “非常符合”(6分)。该问卷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623、0.8213、0.9184、0.7689、0.8398、0.7387。问卷的构想效度指标,GFI、 CFI、NNFI的值在0.82-0.87之间,RMSEA的值为0.06,数据拟合较好,表明问卷的构想效度较好。
  
  3 结果分析
  
  3.1 613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统计与分析
  3.1.1 613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情况分析
  如表2所见,小学生总体自我效能感、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都较高,在4.5967-4.9029分之间。
  
  3.1.2 不同学校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对两所学校小学生自我能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N校和S校小学生整体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能力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N校学生显著高于S校学生。见表3。
  
  3.1.3 不同年级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ANOVA分析发现,从4到6年级,总体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均无显著差异,在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差异显著。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LSD)之后发现,4年级和6年级之间,5年级和6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6年级分数明显高于4、5年级。见表4。
  
  3.1.4 不同性别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T检验结果表明,小学男生和女生在总体自我效能感、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上都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女生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显著高于男生。见表5。
  3.2 613名小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策略的相关
  3.2.1 小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
  
  从表6可见,小学生总体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策略及其各个维度之间相关都极其显著(p=.000)。
  3.2.2 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对自主学习策略的回归分析
  小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策略之间的相关非常显著,再进一步考察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自主学习策略究竟有多大影响。见表7。
  
  从表7中可见,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对自主学习策略的回归方程为:
  自主学习策略=1.768+0.57×自我效能感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