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随班就读体育教育综述
作者:郝传萍 卢 雁
3对随班就读体育教育的建议
我国随班就读体育教育研究是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开展,体育教育问题必然提到日程上来。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尽管人们对随班就读体育教育的原则、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从广度和深度方面都需要继续加强,尤其是师资的培养。随班就读体育教育不只是面对残疾学生,随着教育的发展,将来最终是给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体育教育。
3.1制定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保证随班就读学生能够随班上体育课
相对于我国的随班就读体育教育,美国融合体育教育的法律规定更加明确和有连续性[23]。1975年的PL94-142残障儿童教育法案(The Education for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EHA)规定为所有年龄在3-21岁的符合条件的障碍儿童提供无障碍和恰当的教育,包括体育教育。从那开始,以后1983年的EHA修正案、1986年的EHA修正案、1990年的残疾个体教育草案(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1997年的IDEA修正案等法律中都有对体育教育及各年龄段、体育教育评估的规定,并且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也随着发生着变化。教育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是实施教育的主要依据,也是实施教育的保证,为了能够真正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保证随班就读体育教育的有效性,有关机构及部门有必要在相关文件中对随班就读体育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内容及评估方式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教育,它也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育”。由于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些人还存在着“重文轻武”的思想,对于随班就读学生,不仅是教师对体育教育重视不够,有些家长也是如此,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和文化课的考试,并不重视体育教育问题。21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是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质、生活质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更加突出健康的目标[24]。因此,为了随班就读体育教育能够健康发展,给随班就读体育教育一个应有的地位,有必要在修改特殊教育相关法规时对随班就读体育教育做出相应的规定,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也应适当增加有关的规定。
3.2加强在职体育师资的培训
教好每一名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残疾学生毕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只经过普通体育教育培训的体育教师来讲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给随班就读体育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是解决随班就读体育教育的当务之急。
发展随班就读体育教育必须先培训好体育教师。就目前在缺少专业特殊体育教育教师的情况下,应做好在职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首先选拔有爱心,能够理解和接纳残疾学生,具有扎实的普通体育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师;其次进行特殊教育理论的培训,此项培训的目的是加强普通体育教师对各类别残疾学生的认识与了解;第三是进行融合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训,此项培训的目的是培训普通体育教师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掌握教授残疾学生的技术与技能;最后是进行残疾人体育运动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此项培训的目的是使普通体育教师了解适合残疾人的运动项目,有利于培养残疾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3加强不同残疾类别和不同残疾程度学生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残疾学生具有不同的运动学习特点[25]。不同类别残疾学生和不同程度残疾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不同,而且学习的内容与教学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分为不同残疾类别和不同残疾程度去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效率更高。这也符合目前基础体育教育改革新课程标准更加人性化、照顾个体差异的要求。
3.4加强资源的支持
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需要一定条件的支持。就目前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体育教育的状况来讲,与目前的条件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尽管《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定,但是还不能适应随班就读体育教育的需要。比如,随班就读体育教师的待遇问题、辅助教师的问题、残疾学生体育器材开发的问题、师资培训的经费问题等等。因此,有关部门应该考虑改善目前随班就读体育教师的教学条件。
3.5建立协作式的研讨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随班就读体育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在全国性和地方性的体育研究机构中附设随班就读体育研究的分机构,保证随班就读体育教师能够有一个交流的平台,以更好地推动随班就读体育教育与研究工作的深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香港体育学院编.体育科学词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7-288
2319Martin E. Block. A Teacher′s Guide to Includ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General Physical Education(Second Edition).New Yourk:Parl H.Brookes Publishing, 2000. 1-38,19,35-36
4林建彬.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体育健身的若干认识.福建体育科技,1999, 4:30-32
5朴永馨.特殊教育词典.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55
6朴永馨.特殊教育词典.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
7段晓霞.要重视中小学“特殊生”体育教育.湖北体育科技,2002, 1:110-112
8M.D. Attitudes Toward Handicapped Students,New Jersey:Lawrent Erlbam Associate Publishers Horne,1985. 100-105
9彭霞光.特殊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3,2:10-15
10段晓霞.要重视中小学“特殊生”体育教育.湖北体育科技,2002,1:110-112
11吴燕丹.中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体育科学,2007,1:41-50
12罗晓中译.体育运动国际宪章.http://www.schoolsports.com.cn/info/info.asp?infoID=278, 2005-6-5 /2007-9-24
1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0
14林建彬.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体育健身的若干认识.福建体育科技,1999, 4:30-32
15吴文生.鼓励残疾学生上好体育课.中国学校体育,1994,1:30
16张百宇.要重视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中国学校体育,2001,1:27
17张百宇.残疾学生体育教育问题的探讨.福建体育科技,2002,5:57-64
18陈适晖.从分隔到融合:让残疾儿童回到正常体育之中.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59-63
20同上
21同上
22金宁.挪威残疾人康复体育现状考察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3:127-128
23Martin E. Bloc. A Teacher′s Guide to Includ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General Physical Education.Second Edition, New Yourk:Parl H.Brookes Publishing,2000.7-11
24李国华.20世纪后期国际教育和体育政策的发展与体育课程变革.体育文化导刊,2005,6:47-49
25郝传萍.浅谈残疾学生体育教育.中国特殊教育,2000,3:56-58
(责任编校:张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