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聋童对基本颜色和基本颜色词的分类
作者:党玉晓 张积家 章玉祉 梁敏仪 王 涛
从图1可见,低年级聋童将11种基本颜色分为4类:(1)暗色:包括黑色、灰色和棕色;(2)白色和绿色;(3)暖色:包括红色、橙色和黄色;(4)短波色:包括粉红、紫色和蓝色。低年级聋童基本颜色的语义空间包括两个维度:(1)彩色/非彩色,横轴从左至右,左边是彩色,右边是非彩色;(2)长波色,短波色:纵轴从下到上,下边是长波色,上边是短波色。
2.4.2高年级聋童对基本颜色的分类
24名高年级聋童对11种基本颜色的平均分类数为3.5。数据经过多维标度法处理以后,Stress=0.20,RSQ=0.72,表明高年级聋生基本颜色语义空间的结构图与原始数据拟合得还好。高年级聋童11种基本颜色的语义空间见图2。
从图2可见,高年级聋童将11种基本颜色分为4类:(1)暗色:包括黑色和灰色;(2)绿色和棕色;(3)红色、黄色和蓝色;(4)杂色:包括白色、紫色、橙色和粉红色。高年级聋童基本颜色的语义空间有两个维度:(1)彩色/非彩色,横轴从左至右,左边是彩色,右边是非彩色;(2)单色/杂色,纵轴从下到上,下边是单色,上边是杂色。
3 实验2:不同年级聋童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
3.1被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启智学校聋童42人,这些学生2岁前优势耳听力损失达90分贝及以上。其中,低年级学生20人,男生12人,女生8人,平均年龄为12岁;高年级学生22人,男生18人,女生4人,平均年龄为15.5岁。被试智力和视力正常。
3.2材料
11个基本颜色词:黑、白、红、橙、绿、黄、蓝、紫、棕、灰、粉红。
3.3程序
(1)颜色词测试:目的是了解聋童对基本颜色词的掌握情况。将11个基本颜色词打印在问卷上,问卷上印有书面指导语,同时由聋校的语文教师用手语告诉学生,把知道或学过的颜色词打勾。问卷收回后,统计聋童对基本颜色词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聋童对11个基本颜色词的平均掌握率为83.98%。聋童对具体颜色的掌握率:黑、白、绿、黄为100%,蓝、红为97.5%,紫为88.64%,粉红为71.59%,橙为71.37%,灰为59.32%,棕为37.05%。可见,聋童对紫、粉红、橙、灰、棕的掌握较差。对于掌握较差的颜色,聋校教师帮助聋童对照颜色卡学习颜色名称,以达到100%的掌握。
(2)颜色词分类:由聋校语文教师用手语告诉学生对11个写有颜色词的卡片进行自由分类。分类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觉得合理就行。主试记录聋童的分类,并询问理由。统计处理方法同实验1。
3.4结果和分析
3.4.1 低年级聋童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
20名低年级聋童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平均分类数为4.0。数据经过多维标度法处理后,Stress=0.15,RSQ=0.84,说明低年级聋童颜色词语义空间的结构图与原始数据拟合得还好。低年级聋童11个基本颜色词的语义空间见图3。
由图3可见,低年级聋童将11个基本颜色词分成4类:(1)杂色:包括橙、粉红、棕和灰;(2)非彩色:包括白和黑;(3)暖色:包括红和黄;(4)冷色:包括蓝、绿和紫。基本颜色词语义空间包括两个维度:(1)单色/杂色:横轴从右到左,右边是单色调,左边是杂色调;(2)暖色/冷色:纵轴从下至上,下边是暖色调,上边是冷色调。
3.4.1高年级聋童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
22名高年级聋童对n种基本颜色词的平均分类数为3.7。数据经过多维标度法处理以后,Stress=0.014,RSQ=0.88,说明高年级聋童基本颜色词语义空间的结构图与原始数据拟合得还好。高年级聋童11个基本颜色词的语义空间见图4。
由图4可见,高年级聋童将11种基本颜色词分为4类:(1)杂色:包括橙、棕、粉红和灰;(2)非彩色:包括白和黑;(3)暖色:包括红和黄;(4)冷色:包括蓝、绿和紫。高年级聋童基本颜色词的语义空间包括两个维度:(1)补色,非补色:横轴从右到左,右边是互补色,左边是非互补色。例如,黑与白互补,红与绿互补,黄与蓝互补。(2)单色/杂色:纵轴从下到上,下边是单色,上边是杂色,单色包括蓝、绿、红、黄和紫,杂色包括橙、棕、灰和粉红。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聋童对基本颜色和基本颜色词的分类,从中可以看出聋童的颜色概念组织的一些特点。实验1表明,低、高年级聋童基本颜色语义空间中都有“彩色/非彩色”维度,但低年级儿童基本颜色语义空间中有“长波色/短波色”维度,高年级儿童基本颜色语义空间中却出现“单色/杂色”维度,两者都未出现汉语儿童基本颜色语义空间的“暖色/冷色”维度。“长波色/短波色”是对颜色色调相似性认知的结果,“单色,杂色”是对颜色饱和度认知的结果,饱和的颜色都是单色调,不饱和的颜色都是杂色调,而“暖色/冷色”维度是对颜色心理感应认知的结果。因此,在对基本颜色分类中,低、高年级聋童都按照颜色物理属性(波长和饱和度)分类,分类时更多地考虑了颜色的视觉相似性。另外,虽然低、高年级基本颜色语义空间中都出现“彩色/非彩色”维度,但分类中都未出现“非彩色”(黑、白和灰)类,而是出现包括黑、灰的“暗色”类,白和其他颜色聚在一起。上述两点表明,聋生对基本颜色分类的抽象程度低于汉族5~6岁儿童。最后,聋童未形成“非彩色”类,白和其他颜色聚类在一起,表明聋童将白作为彩色对待,这和彝族、白族和纳西族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情况相似。
实验2表明,低年级聋童基本颜色词语义空间中出现“单色/杂色”和“暖色/冷色”维度,高年级聋童基本颜色词语义空间中出现“补色/非补色”和“单色/杂色”维度。聋童对基本颜色和基本颜色词分类不一致,聋童对基本颜色分类时都有“彩色/非彩色”维度,但对基本颜色词分类时都有“单色,杂色”维度。这一现象说明两个问题:(1)聋童基本颜色的表象不稳定;(2)语言对聋童颜色词分类施加了影响。例如,在高年级聋童基本颜色词语义空间中,出现了“补色/非补色”维度。“补色/非补色”是健听大学生在继“彩色,非彩色”和“暖色/冷色”维度之后出现的颜色概念组织的第三个维度,是比“彩色/非彩色”和“暖色,冷色”更为抽象的维度。在智障儿童对基本颜色的分类中,也出现了这一维度,我们认为这是语言影响的结果。因为在由于汉语中,常将“黑”与“白”、“红”与“绿”、“蓝”与“黄”等颜色词成对使用。智障儿童虽不一定完全理解这些词的意义,但颜色词的反复成对地出现使智障儿童对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