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聋生汉语构词偏误的描写与统计分析
作者:梁丹丹 刘秋凤
睛眼(目标词:眼睛) 画图(目标词:图画)
地田(目标词:田地)友朋(目标词:朋友)
全安(目标词:安全)
联合式形容词:
美甜(目标词:甜美)润湿(目标词:湿润)
陋旧(目标词:旧陋)法方(目标词:方法)
荣光(目标词:光荣)各样各式(目标词:各式各样)
我们相信聋生的复合词语素颠倒应该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但这个规律到底是受结构类型控制,还是受语义原则控制,则需要进一步探讨。
2.5其它错误
还有一些无法归类的错误,数量极少,主要包括两类:
2.5.1重叠错误
使用了错误的重叠形式,有一例:
(12)我们排着整齐的队队伍伍。
2.5.2缩略错误
实小(目标词:实验小学)
验小(目标词:实验小学)
3 聋生构词偏误的分布和讨论
3.1分布
我们统计了433例构词偏误中各大类的数量以及它们各自所占的比例。
数据显示,语素颠倒的比例最大,远超出其它类型的错误,占51.5%,之后依次是新造词22.4%、语素错误16.2%、语素替代9.2%和其它错误O.7%。因为分类的标准作过调整,所以我们的数据和邢红兵文章的数据基本不具备可比性,但语素顺序错误这一类除外,因为语素颠倒的判别标准最易操作,不存在分歧。在邢红兵文章调查到的520个留学生偏误合成词中,语素顺序错误71例,仅占13.65%。从51.5%和13.65%的对比不难看出,线性位置是聋生掌握汉语的一大制约因素,即使不考虑句法只在词的层面也是如此。
3.2聋生的构词意识和词汇习得策略
从新造词所占的比例可以显而易见地推断,聋生具有较强的构词意识和构词能力。从语音上看,聋生所构造的新词绝大部分是双音节,双音节词在97个新造词中共79个,占80,6%强,证明现代汉语词汇的双音化特点在聋生心理上已有强烈的表征。从结构类型上看,聋生所构造的新词又以偏正结构居多,97例中有37例是偏正式,占38.1%,此外多词杂糅后的联合式和加词缀的派生式也较多。偏正结构是构词方式中最容易被分解的一种,这也从侧面说明聋生习得汉语词汇时会采用分解策略,而且能够从分解过程中得到抽象的结构式。从语义上看,聋生所构造的新词绝大部分语义理据清楚,可以容易地推知整词意义,说明聋生具有较强的语素意识,语素意义把握准确。
就词汇习得策略而言,聋生既会运用语素分解策略,也会运用整词习得策略。来自认知科学的证据有的支持汉语双字词以分解的语素表征于大脑词库中,也有研究认为整词表征和语素激活平行进行。语素分解还是整词表征和语义透明度、词频和结构类型等因素均息息相关。从聋生的构词偏误看,“语素替代错误”最能说明语素分解习得策略。聋生能保留目标词的一个语素,同时能根据另一个语素在词中的语义来选择与之相关的语素,说明他们对复合词本身的构词理据是清楚的。新造词中的“多词杂糅类”同样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当然,聋生也有相当一部分词是通过整词习得策略习得的。比如派生词,几乎不会发生词缀与词根的倒序错误。至于“语素顺序颠倒”错误,邢文用它证明留学生的整词习得策略,认为颠倒的关键在于他们对词的结构不清楚。我们认为这样的分析不够妥当,至少不能移植于聋生的同类错误。聋生的语素颠倒我们认为和手语的影响、语素分解策略、记忆、包括文字的因素都有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细致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4 构词偏误对聋生汉语教学的启示
分布统计的结果区分了聋生群体性的高频构词偏误和一些偶然误用的情况,对于教学而言,前者应该是考虑的重点。总的来说,聋生的构词偏误反映出以下聋生汉语词汇习得问题:有较强的语素意识,但语素位置意识弱,主要体现于语素顺序错误;有较强的构词理据意识,但理据与语素义对应的意识弱,主要体现于新造词错误;有较强的语义场意识,但同场内近义语素和近义词的区辨意识弱,主要体现于语素替代和语素错误。针对以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认为聋生的汉语词汇教学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4.1增强语义中心意识
复合词的语义中心性指,复合词中的第一个词根在语义解释中具有非指称性,第二个词根才是整个复合词的语义中心。这条原则可以简化为:“AB是一种B”。将之引入聋生汉语词汇教学可以强化聋生的语素位置意识。首先,要让聋生意识到语素位置不可随意颠倒,否则会表示完全不同的意思。以逆序词“牛奶”和“奶牛”为例,语素位置相反指称的东西完全不同,聋生的认知水平当然可以毫无困难地区分现实世界中的这两种东西,但运用这两个词的时候,却很可能随机放置“牛”和“奶”的前后位置。依据“AB是一种B”的原则来教学,则“牛奶”和“奶牛”的区别在于,“牛奶”是一种“奶”,而“奶牛”是一种“牛”。再如前文所列的偏误例子“伞雨”,如果聋生明确地知道了右首语素为语义中心,就能推知“伞雨”指“雨”而不指“伞”,从而避免犯错。
“AB是一种B”的语义模式实质在于,A是对B的限制、修饰或特征说明,因此一部分动词也能被这条原则涵盖,比如“求恳”不对,因为“求恳”不是一种“恳”,而是一种“求”,不是还有“哀求、诉求、务求”吗?周荐曾统计《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双音复合词,发现偏正结构中的定中名词占43%,定中格绝大部分都符合“AB是一种B”原则,再加上同样可被此原则解释的状中动词,显然,运用“AB是一种B”可以管住大多数的语素颠倒问题。
与“AB是一种B”不同,如果要说明行为的对象或行为的结果,则要采用“行为+对象/结果”的模式,即表示动作行为的中心语素要放在左首。比如“跳舞”是说“跳的是舞”,“舞”是跳的对象;“提高”是说“提”的结果是“高”,“高”对“提”进行补充说明。“行为+对象/结果”的语义模式可以说明动宾和动补两种类型的复合词,能管住的对象不如“AB是一种B”多,但二者结合使用,却可以覆盖五种基本构词类型中的三种,即偏正、动宾、动补,根据我们的调查,主谓式聋生掌握得很好,几乎没有错误,这样只有联合式复合词需要靠记忆机制来学习。
4.2强调目标词理据
朱志平明确指出,理据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词汇教学中可以通过理据分析来促进双音节复合词的习得。我们同意这一观点。既然聋生会用新的理据造成汉语中原本没有的词,那么在教学时引导他们结合原词的语素来作理据分析,就可以加深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并意识到这个词的造词理据是“此”而非“彼”,从而使词在脑中定型,而不是只留下语义表征的线索。以聋生常用的“米水”一词为例,显然他们强调的水多这一理据,但“稀饭”突显的是水多之后的视觉感受。再根据“AB是一种B”原则,“米水”容易被分析为一种“水”,但“稀饭”仍然是一种“饭”。
4.3对比相同或近义语素构成的词群
词汇是一个庞杂的网络,词与词之间存在各种语义关系。在聋生的汉语教学中,应该注意词语之间的辨析,尤其需要区辨那些由同一语素构成的有意义关联的不同词。比如语素错误中出现“如今后”这样的例子,“如今”“今后”都包含语素“今”,两词都是时间副词,意义上有联系。聋生把它们合在一起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不能正确区分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无从选择,最后把两个词都写上去了。杂糅错误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意义相关的“看不起”和“瞧不起”聋生写成了“看不瞧”。所以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收集聋生已学习过的包含相同语素的不同词,集中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