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自闭症“地板时间”疗法(Ⅱ):象征游戏和逻辑智慧
作者:杨广学 尤 娜
要在象征游戏和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孩子要给妈妈拿巧克力,忽然又开始玩起玩偶来,妈妈可以说:“等一等,我要吃巧克力!”继续要求,一直等到孩子拿来巧克力,或者结束这个交往的循环:“没有巧克力了。先玩游戏!”话题本身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游戏情节的逻辑联系。
2.3在游戏中创造复杂的角色
在游戏中创造各种各样复杂的人物角色,而不只是单纯的好人坏人,是帮助儿童建立各种观念间联系的一种有效方式。
如果孩子要爸爸扮演剧中的“坏蛋”,那么爸爸不必是彻头彻尾的“坏人”。比如一个坏蛋从超市偷走了罐头食物,他告诉自己:“公园里有只猫受伤了,我需要帮助它!”儿童需要了解多种复杂角色,并获得交往的经验,以便学会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并在游戏中创造复杂的角色行为。
干预者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人物外在形象表演和说话的声音,来帮助孩子了解角色的复杂性。例如用假嗓音代表角色,用真嗓音代表自己的身份。巧妙利用自我身份与象征角色之间的心理距离和换位互动,来启发儿童的观察和反省。比如说:“豆豆,看呀,小猴子从滑梯上摔下来了!”如果孩子没有适当的反应,妈妈接下来用象征角色的身份(用尖锐的发音并加大动作的夸张程度):“豆豆,快来救我啊!救我啊!”同时,妈妈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降低声音,用和缓的语气):“豆豆,小猴子受伤了,你怎么办呢?”两种声音区别十分显著,让孩子容易分辨不同的角色及其行为的逻辑。
2.4学会情感表达的逻辑
儿童能够辨别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之后,还要了解情绪的变化,比较情绪间的差异,学会表达感受的逻辑。这是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关键的干预技巧是:在交往中通过语言、声调或身体姿态呼应孩子的具体感受,询问并期待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如果在哭,可以揽住他,用关切的语气问:“你怎么了?”鼓励孩子详细描述惹他生气的事情。也可以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告诉他类似的事情也可能会发生在他身上。孩子表达得越清楚,就越能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引发情绪的情境,能够以反省的方式处理情绪。
给孩子一些选项,帮他表示自己的情绪。在孩子大喊时,问他:“你这会儿情绪很强烈,你是生气呢?还是沮丧?”把握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各种机会,是“地板时间”疗法发挥效用的诀窍所在。孩子谈到幼儿园的事情,妈妈可以问:“这件事让你开心吗?”把事件和感受联系起来,孩子感到容易讨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日常生活和游戏的情境可以为孩子提供许多机会,来处理与感受相关的主题。可以用角色表演来表现强烈的情绪,并尝试把感受带入对话过程。妈妈拿着手里的小熊说:“穿上新衣服,我好开心啊!”然后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没有反应,妈妈可以问:“你呢?你觉得怎样?”
2.5促进自我觉察
帮助孩子实现自我觉察或者自我认识,是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为关键的训练环节。
假如孩子总是重复看同一本书,妈妈可以问:“你这么喜欢它,它哪儿吸引你呢?”面对孩子的防御反应或刻板行为,可以问:“你打算做多少次呢?”这样就让孩子有机会想一想自己能够忍受的限度。
借助游戏,可以让孩子观照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处理刻板行为。父母进入游戏活动,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捉弄孩子,让他清楚自己的想法。例如,孩子看了《超人》电影,每天总是扮演在天上飞来飞去的超人,并拒绝做其他事情。这时,父母可以要求自己来扮演超人,设法让孩子明白:超人是一个象征的角色,谁都可以扮演!通过这样的领悟,就可能把一种强迫性的观念,转变成具有创意的人际互动的象征空间。
3 结语
亲密关系、双向沟通、象征游戏、逻辑智慧,构成“地板时间”疗法的完整体系。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孩子早期阶段的发展能力,并积极引导孩子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干预者的身心投入的程度和时间,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地板时间疗法开辟了这样一种前景:经过临床心理专家的培训,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都可以成为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师,家庭、游戏场所、幼儿园和学校的生活和训练紧密结合,自闭症儿童打开心扉的机会就可以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