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国外儿童心理治疗与干预中的情绪研究述评

作者:刘玉娟



情绪词汇的流畅性、讨论自己情绪的能力、关于表达规则的知识上表现出了情绪技巧的提高。干预还能提高行为功能,如自我控制、个体在压力情境面前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特殊需要儿童的研究表明,与控制组相比,在进行了PATHS辅导后,教师发现学生的外部行为问题逐渐降低,干预后两年,这种效应依然存在。
  hard.Trentacosta,King和Mostow发展了情绪课程(emotion course,EC)干预模式,这种模式利用玩偶、短剧等让儿童学习情绪技能,其目的是让儿童获得情绪知识和调节消极情绪体验的能力。EC课程包括22个部分,覆盖了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多种情绪。教师被随机地分配到治疗班和控制班中,先学习EC。对教师提供一学年两次的咨询。在前测中,考察了儿童情绪标签能力、情绪认知能力、接受性情绪词汇的多少等。干预后,儿童在情绪知识和情绪调节方面有所提高。
  最近,Kovaes等报告了针对7-12岁儿童的情境情绪调节疗法(contextual emotion—regulation therapy.CERT)。CERT包括30个部分,持续10个月,被分成4个强度逐步降低的具有发展特性的程序。它将情绪调节放到人际交往的环境中,要求监护人也参与到治疗中。重点是确认问题儿童对焦虑的错误反应,以及可能维持这些反应的情境性因素。教给儿童一些知识和技巧,这些需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匹配,包括情绪发展的心理学知识、情绪认知技巧、问题解决技巧。治疗中考虑儿童的成长背景,新呈现的技巧也要符合儿童的喜好和需要。治疗前后都进行了评估,6个月和12个月后,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随访,结果反应治疗改善了症状,并能够维持。
  
  4 研究展望
  
  理论与实践的经验都表明,关注情绪的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必须的、有效的,情绪在儿童的心理治疗与干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尤其是在发展新的临床干预模式时,心理学工作者还需遵循下述基本原则:(1)情绪的发生发展有着特定的神经生理基础,而这是漫长的生物进化的结果;(2)情绪所关注的一些机能,有些是无意识的;(3)情绪表达和调节包含一些来自社会文化的变异,不同文化或亚文化间存在差异;(4)情绪具有情境性,在理解和研究情绪及情绪调节时,情绪发生的情境很重要。
  其次,在设计治疗和干预程序时要依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不能只是将成人的程序简单化,在设计治疗程序时应考虑儿童的发展水平。在考虑情绪的发展时,也要注意相似年龄的儿童可能在所获得的情绪技巧上会表现出很大的变异。因此在设计程序时,首先要对儿童已有的情绪技巧进行评估,然后再依据评估的结果进行治疗。
  再次,要考察干预效果的内部机制。从对文献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情绪的基础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儿童的心理治疗。所以研究者需要继续考察情绪的具体过程与儿童精神病理学的关系,以明确和情绪相关的过程怎样影响问题儿童的心理,这将有助于研究者发展出目标更准确、更为有效的程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干预模式是否有效,是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元素。另外,还可通过追踪研究考察干预模式的效果,需要考察干预模式的长期效果,比如与没有受过干预的儿童相比,他们是否在成年期较少的出现病态行为,等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