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国外儿童心理治疗与干预中的情绪研究述评

作者:刘玉娟



  摘要
  情绪具有促使个体适应环境的功能,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来自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问题儿童在情绪能力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失,来自神经心理研究的结果则表明情绪的神经通路具有可塑性,理论研究则认为语言干预和认知训练能够促进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在临床实践中,心理学工作者发展了多种以情绪为焦点的咨询与治疗模式,如促进选择性思维策略、情绪课程和情境情绪调节疗法。经验证明,这些模式对特定问题是有效的。
  关键词
  情绪 情绪能力 儿童心理治疗与干预
  分类号
  B842.6
  
  随着行为和认知科学的研究进展,情绪研究逐步成为近来心理学中的研究热点。在情绪研究领域,研究范式越来越丰富,从调查研究到观察研究再到生理机制的研究,研究内容则包括情绪表达、情绪理解、情绪调节、情绪智力等,并逐步将情绪的理论研究整合到临床科学中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国外儿童临床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中涉及到的一些情绪概念、情绪在儿童心理咨询与干预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情绪理论与研究在临床心理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儿童心理咨询与干预实践有所启发。
  
  1 心理咨询与干预中的情绪概念
  
  情绪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不同的理论流派都对其有着独特的定义。临床心理学中,在考虑情绪的定义时,不仅要考虑情绪的结构,更关注情绪的功能,比如适应环境、动机激发。功能主义学派认为,情绪是促使个体适应环境的动机;心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情绪在进化的过程中组织起生理系统,对重要事件产生适宜的反应;也有研究者认为,情绪对应着个体特定的行为反应模式,这种反应模式能够缩短认知过程,快速组织个体应对外界情境。总之,在临床心理学中,可以将情绪看作是建立、维持和破坏人与内部或外部环境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激发个体行为、促使个体适应环境的功能。
  在儿童心理咨询与干预中,最初涉及的情绪概念主要来自心理动力学理论和依恋理论,他们在整体水平上看待情绪,关注的是亲子间的关系和依恋行为。持这种观点的临床学家认为高质量的依恋关系能够减少消极情绪增加积极情绪,这其中并不涉及具体细致的情绪概念。但近年来,在一些校本干预课程中更加关注情绪的内部要素,可用“情绪能力”这一术语概括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情绪要素。比如,Halberstadt等认为情绪能力应包括三个元素:传递情绪信息、接收情绪信息和体验情绪的能力;Sarrni认为,情绪能力包括对自己情绪的意识、对他人情绪的区分、适应性地应对情绪性困难情境的能力。概括起来,也就是情绪表达、情绪意识、情绪理解、情绪调节等要素,情绪能力具有调节认知和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
  上述概念中,情绪知识、情绪理解、情绪调节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情绪理解主要指个体对自身或他人情绪状态及其产生原因、情绪表达等作出区分和因果推理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情绪知识和理解能力可以使儿童更为深刻地对自身情绪进行解释,并能准确理解他人的情绪,认识到情绪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促使个体对他人产生同情。而事先考虑到情境对他人情绪的影响,就会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所以情绪知识和情绪理解能够促使个体对他人做出适宜的反应。情绪调节是一个很辩证的概念,因为它既将情绪看作是行为的调节者,又将情绪看作是调节后的产物。情绪调节不是一个压抑情绪的过程,还包括根据情境的需要增加情绪的强度或是表达某种情绪。因此,情绪调节功能的缺失不只是指个体缺少对情绪的调节,还包括对情绪的错误调节。情绪调节是将社会情绪能力和心理健康整合的过程。有研究发现,情绪能力和社会技巧间存在正相关,和心理症状间存在负相关。当儿童获得情绪调节的策略时,他们就提高了自我控制的能力。情绪知识的获得、控制情绪有效感的获得,会使儿童的行为变得更加灵活,更好地适应环境。因此,上述概念在儿童心理咨询与干预中涉及较多。
  
  2 情绪在儿童心理咨询和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情绪的操作性定义中可以看到,情绪具有促进个体适应环境的功能,这种功能使个体积极适应环境,从而获得身心发展。来自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问题儿童在情绪能力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失,来自神经心理研究的结果则表明情绪的神经通路具有可塑性,理论研究则认为语言干预和认知训练能够促进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上述三个领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儿童早期和中期进行重复训练能够建立适宜的神经通路,促进情绪意识、调节和控制的发展。
  
  2.1 来自临床研究的证据
  为了解情绪过程是怎样影响心理健康的,临床心理学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对多种行为问题、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的研究等,这些研究表明,问题儿童在情绪表达、理解和调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研究表明,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一般也存在情绪问题。如Casey发现,与普通儿童相比,多动症儿童在合作游戏任务(jomt play task)中有更多的面部情绪表达和面部情绪表达的变化,而抑郁障碍儿童的面部表达较少,这说明,这两类儿童都存在情绪调节的问题。多动症儿童存在低水平的调节,抑郁障碍儿童表现出的是高水平调节。Walcott和Landau的研究表明,多动症男孩在挫折竞争性任务中,表现出掩盖情绪能力的缺失。另一项研究显示,在应对同伴的挑战性行为时,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愤怒,较少的情绪调节策略。这些研究表明,行为问题儿童都存在情绪问题,只是各不相同,对这些儿童情绪问题的研究可以用来指导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境障碍儿童的情绪能力同样存在异常。对学龄儿童研究的一个样本中,Zeman,Shipman和Pen-za—clvve发现,对悲伤的抑制和对悲伤的调节错误与父母在《儿童行为检测量表》(child behaviorchecklist)上报告的焦虑抑郁症状、儿童在《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上检出的抑郁症状存在相关。此外,Zeman等发现,对愤怒的抑制和对愤怒表达的错误调节,以及对内部情绪状态识别能力的缺失都能预测一些情绪症状,如抑郁和焦虑。也就是说,如果缺少对个人情绪状态的认识,儿童就无法正确地运用策略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体验。如在消极心境状态中,多次重复失败的情绪管理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除了对悲伤的错误调节外,缺少建设性的应对情绪的方式(如气愤)也会导致儿童抑郁症状的产生。Rucklidge对双向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青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青少年相比,他们存在调节愤怒能力缺失的问题。双向情感障碍青少年更容易体验到愤怒,将情境评估为侵犯性的,并反复回想引起愤怒的情境,并冲动地进行语言和身体上的反击。Ladouceur

[2] [3]